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饮水类型与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然村为单位,调查了全县饮水和肝癌死亡情况。结果发现,饮用塘水者,肝癌死亡率最高(67.08/10万人口),以下依次为泉水(57.77/10万人口)、浅井水(46.05/10万人口)、河溪水(45.59/10万人口)、水利水(35.95/10万人口)、深井水(27.50/10万人口)。又发现,同饮一江水,肝癌死亡率相差却十分悬殊。提示饮水污染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评价亚急性期脑梗死弥散和灌注情况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MR影像资料,包括常规DWI、IVIM成像及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序列检查。通过常规DWI序列获得ADC图,IVIM序列获得纯水分子扩散系数(D)图、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图、灌注分数(f)图,3D-ASL序列获得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脑梗死灶及对照侧镜像区ADC值、D值、D*值、f值、CBF值及其相对值(rADC、rD、rD*、rf、rCBF)。比较脑梗死灶与对照侧镜像区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rADC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及rCBF值与rD、rD*、rf值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灶ADC、D、D*、f、CBF值均较对照侧镜像区减低(P均<0.05)。rADC值与rD、rf值呈正相关(r=0.687、0.601,P=0.005、0.018);rCBF值与rf值呈正相关(r=0.581,P=0.022)。结论 IVIM成像能同时提供亚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注及弥散信息,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亚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语言报导第三次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村对高危人群应用左旋咪唑进行现场阻断试验的结果,以自然村屯为单位,按初诊类型、性别及年龄组将高危人群分层随机划为两组,双盲法给药与安慰剂,连续4年观察肝癌发生情况,用Men-tel-Haenszel法计算EI(3.75)和PR(73.34%)。并通过比较分析抽样检测的两组及正常人NKC活性,表明了慢性肝炎病人的NKC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左旋咪唑可提高部分慢肝病人NKC活性,提示其阻断肝癌发生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NKC活性而加强了免疫监视防线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后侧支循环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单侧MCA狭窄,并有侧支血管形成,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阴性的患者行3D pCASL检查,3D pCASL取2个标记延迟时间(PLD):PLD=1.5 s和 PLD=2.5 s,后处理获取相应3D pCASL的脑血流(CBF)图,以19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CBF左/右侧比值的95%可信区间作为参考值,分析病变组CBF患/健侧比值(rCBF)的特点,并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患者脑侧支循环特点.结果 将28例脑灌注异常患者分为2型:Ⅰ型(16例),rCBF(PLD=1.5 s)降低,rCBF(PLD=2.5 s)正常;Ⅱ型(12例),rCBF(PLD=1.5 s)降低,rCBF(PLD=2.5 s)降低;脑DSA结果显示:Ⅰ型患者(16例)侧支循环代偿良好,Ⅱ型患者(12例)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结论 双PLD的3D pCASL能为单侧MCA狭窄后侧支循环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行病学定群研究方法,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五项危险因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发病关系。经按 Mantel-Haensel 分层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肝炎、HBsAg携带者、单纯肝脏肿大和单项GPT升高与PHC的发病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序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差异,并探讨DWI的参数设置及病理基础。方法使用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对61例可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行自旋回波T2加权像(SE T2WI)、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 T1WI)及DWI,其中26例(36髋)证实为坏死,35例(70髋)为正常,然后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扩散敏感度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 s/mm2时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比DWI、SE T1WI及SE T2WI检测结果。从而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结果当b值取400 s/mm2时,最有利于图像分析及诊断。缺血坏死组平均ADC值为(12.5±1.4)×10-4 mm2/s,健康组为(2.7±1.2)×10-4 mm2/s,健康组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组(P<0.05)。 DWI、SE T1WI与SE T2WI分别检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36髋(100%)、32髋(89%)和30髋(83%)。3种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利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鉴别,与常规序列对比,可提高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黄瑜峰  黄飞文 《广西医学》1990,12(6):352-355
采用改良的~3H-T~1dR掺入法对肝癌高发区危险人群进行了NK细胞活性测定的现场研究,发现:①慢性肝炎患者的NK活性(55.19±27.85%)明显低于正常人组(73.50±14.30%);其中慢活肝45.33±20.10%;慢乙肝52.58±26.17%,慢迁乙肝55 27±25.54%;而HB_sAg携带者77.87±11.85%,单纯肝大组72.24±16.09%,与正常人组无差别.②口服左旋咪唑的慢肝及慢活肝分别为62.63±17.87%及77.00±7.20%,均在正常人范围,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提示慢性肝炎患者作为“肝癌危险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作为肝癌预防的重点保护对象,同时也为进一步阐明左旋咪唑预防肝癌的机理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且所有患者均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对两种不同的血管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59个(89.4%),17有例患者不能独立区别肝段和亚段动脉,15例患者不能确认肿瘤的供血来源;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64个(97.0%),其中48例患者清楚的显示了肝段或亚段动脉结构,不满意2例,对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个数、肿瘤血管显影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比较,两组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的中的应用可使病变暴露更加清晰,同时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