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以进一步选择理想的扫描时期和方案。方法:对48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ml/s,然后开始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扫描。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观察病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结果:动脉期、门脉期及病灶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1.9%、76.9%、78.8%,动脉期和门脉期、病灶延迟期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门脉期和病灶延迟期之间无差异。结论:在肝癌的检出方面动脉期价值最大,而门脉期和延迟期之间无差异。双期扫描(动脉期加门脉期)可作为肝癌CT诊断的常规技术,对不典型病例,病灶延迟期很有必要,有助于病灶的定性。  相似文献   
2.
3.
52例疑为L_(4-5)或L_5~S_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腰升静脉造影(SALV)和碘水脊髓造影.43例手术和病理证实46个椎间盘突出.本文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适应性和并发症进行了比较.临床疑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脊髓造影可疑或正常,SALV是有诊断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86例脊髓造影及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脱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herniation LIDH)与椎间盘膨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bulging,LIDB)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仅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67例,女性19例。年龄22~63岁,平均39岁,31~50岁占65%。86例中65例LIDH,21例LIDB。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119侧)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造影X线表现。结果:顺行造影显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4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4侧,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11侧,静脉瘤或弥漫性血管湖6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4侧。逆行造影显示0级13侧,Ⅰ级58侧,Ⅱ级21侧,Ⅲ级19侧,Ⅳ级8侧。结论:下肢静脉病变顺、逆行同时造影能更好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瓣膜功能,为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MRI特点,分析骨挫伤、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隐性骨与软骨损伤,其中骨挫伤70例,隐性骨折13例,关节软骨损伤18例。观察病变的MRI特点、分布,检出骨挫伤的序列敏感性。结果T1WI,STIR或PDWI(f/s)检出骨挫伤的敏感性为95.7%及100%。骨挫伤病变在关节主要分布于骨骼的边缘,脊椎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隐性骨折骨折线走行方向不定,平均宽度为1.8 mm,邻近区域的骨挫伤是其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MRI表现为关节软骨变薄、断裂或缺损,软骨下骨挫伤出现率为100%。结论隐性骨折和关节软骨损伤均合并有骨挫伤,MRI是诊断隐性骨与软骨损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骨挫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0例骨挫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MR图像,对骨挫伤到MRI检查时间,骨挫伤的序列检出敏感性及病变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观测,对1例膝关节骨挫伤行影像学随访,1例骨挫伤的病理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多数骨挫伤MRI检查在两周内完成,少数病人时间超过1年;2)检出骨挫伤敏感的MRI序列为STIR及T1WI(100%及95.7%);3)膝关节是骨挫伤的好发部位,病灶主要分布于骨边缘区(69.8%),在脊柱主要分布于椎体上缘终板下(74.1%);4)骨挫伤影像随访提示病变区出现线状骨质修复,骨髓水肿吸收;5)骨挫伤病理为骨小梁显微骨折,骨髓水肿、出血和脂肪损伤.结论: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能清楚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和病程.骨挫伤是骨小梁显微骨折,早期诊断可使病人得到早期和正确治疗,MRI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右膈下动脉供血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肝细胞癌 (HCC)右膈下动脉 (RIPA)供血的CT表现。方法 选择做过螺旋CT检查及血管造影的HCC患者共 195例 ,发现其中 15例由RIPA供血 ,测定CT动脉期图像上这 15例的RIPA、左膈下动脉、HCC的大小 ,记录RIPA的起源及HCC的位置 ,并与血管造影图像对照。结果全部病例RIPA在CT图像上于右侧膈肌脚呈高密度影 ,11例见到其起源 ,RIPA直径达 (3 1±1 1)mm ,比左膈下动脉 [(1 3± 0 4 )mm]要宽 (t=6 17,P <0 0 5 )。HCC全部位于肝右叶 ,平均直径为 (4 8± 1 3)cm。结论 CT上显示出RIPA非对称性扩大 ,直径超过 2 5mm者 ,应提示有RIPA供血到HCC。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静脉病变缺乏血管造影的正确术语,不利介入神经放射学的治疗和准确的信息交流。很多临床上应用的分类如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巨大的动静脉瘘,大脑大静脉瘤和颈动脉海绵窦瘘等在血管造影上描述为动静脉瘘(AVF)或动静脉畸形(AVM)等,但AVF和AVM的含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1例22岁女性,因易疲劳而入院,肝大,盆腔扪及肿块,脊柱侧凸畸形。总胆红素0.3mg/dl(正常0.3~1.0),血清谷草转氨酶(GOT)70IU/L(正常9~31),血清谷丙转氨酶(GPT)561U/L(正常4~30),白蛋白3.8g/dl(正常3.9~4.8),血氨8μg/dl(正常30~86),甲胎蛋白5.14 ng/ml(正常<10),肝炎B抗原阴性。腹平片示肝大,盆腔肿块和半侧椎体脊柱侧凸畸形。腹部CT和B超示右肝叶内有一肿块,子宫纤维化,另有一非常短的门静脉引流到下腔静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