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8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患者,男,15岁。于2006年1月24日18:00时被刀刺伤左胸部,急诊送入我院。急查胸部X射线片示:心包填塞、胸腔大量积血、血气胸。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无法测出、各种反射微弱。抢救同时分组进行,一组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二组紧急剖胸探查止血;三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到70/30mmHg、脉搏138次/分。开胸后见心包内血液及血凝块约300ml,胸腔积血约2600ml,并有活动性出血。左心室前侧壁有1.5cm裂口与心室相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断裂,左肺下叶有2cm裂口。经清除心包及胸腔积血,在扩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心脏修补、断裂血管缝扎止血、肺叶修补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历时3小时,经积极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8小时后患者清醒,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抗凝、加强肠外营养及综合支持疗法,未发生心肌梗死后遗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进行问卷调查反映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看出目前医学生的文化素质状况令人堪忧。分析其历史与现实原因,认为使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落实的可行办法是:明确教育宗旨,领导带头;创建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 ,8岁。右背部包块 1月 ,以“皮下囊肿”入院。病程中无不适症状。查体 :背部胸3棘突右侧皮肤可触及一约 2 .0cm× 2 .0cm× 1.0cm大小包块 ,质硬 ,无触痛 ,表面光滑 ,边界尚清 ,活动度可 ,与皮肤粘连。入院后各种常规检查均正常。诊断为 :“皮下囊肿”。在局麻下行“皮下囊肿切除术” ,术中见背部胸3棘突右侧皮肤有一约 2 .0cm× 2 .0cm×1.0cm大小包块 ,与皮肤、浅筋膜、肌肉紧密粘连 ,不易分离 ,无明显包膜 ,故在包块皮肤表面作一梭形切口 ,顺包块边缘锐性分离至基底 ,钳夹后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检查 :肿块无包…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全身肿瘤1168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内首创的OUR-QGD全身伽玛刀治疗头、颈、胸、腹、盆腔内肿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OUR-QCD全身伽玛刀治疗头、颈、胸、腹、盆腔内肿瘤1168例,男822例,女346例,其中肺癌664例。应用西门子SOMATOM-E spring型螺旋CT行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在γ-TPS治疗规划系统上进行三维图像重建、显示;根据肿瘤性质、类型、部位及脑干、脊髓、血管、神经、气管、食管、胃、肠、膀胱的毗邻关系制订适合的治疗计划,再行治疗方案的模拟显示,评估、修正、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 在702例随访复查资料完整的病例中,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复查评价其近期疗效.肿瘤局部控制率(CR PR)91.7%(644/702);症状、体征的改善率为90.9%。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仅8.3%,未见穿孔致死等严重并发症病例。1年、2年生存率正在统计中。结论 伽玛刀治疗全身肿瘤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方法。采用放化疗配合伽玛刀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更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患者50岁,自觉腹部不断增大伴食欲不振及腹胀3年,脐部包块自然破溃并大量流液、破溃口流液淋漓不断达半月而入院求治。门诊以“脐瘘”收住外科。B超提示:“腹腔内巨大囊肿”,初诊为卵巢肿瘤转入妇科。查体:T38.6℃,消瘦体型,脱水外貌,体质衰弱。腹部膨隆,脐部见一包块6×6cm大小,质软,中央有0.3cm瘘口,少许溢液。下腹部触及一轮廓不清包块,约25×18cm大小,质中等,不活动。双合诊:后穹窿触及凹凸不平的包块下界,不能推移。拟诊:1、卵巢肿瘤,2、脐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特点.方法 测定56例肝癌患者化疗栓塞治疗前后外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以40例正常人及32例肝血管瘤作对照.结果 肝癌患者化疗栓塞前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及肝血管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癌化疗栓塞前后血液流变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 肝癌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化疗栓塞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GC)过量/耗竭后,对大鼠痛域、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只大鼠分为地塞米松(DEX)组和糖皮质激素(GC)耗竭组,分别腹腔注射应急量DEX和预先切除双肾上腺后经胃管给予Ru 486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测定大鼠痛阈,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两组脊神经节及脊髓后角CGRP的反应强度。结果DEX组,痛阈升高,L4、L5脊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17.30±0.52,细胞体染色平均光密度值(OD)为0.1576±0.0062,脊髓后角Ⅰ、Ⅱ层O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OD值为0.1301±0.0011;GC耗竭组,痛阈降低,L4、L5脊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为32.83±0.49,细胞体染色OD值为0.3122±0.0045,脊髓后角Ⅰ、Ⅱ层CGR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OD值为0.2658±0.0080。结论糖皮质激素过量时,大鼠痛阈升高,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减弱;而糖皮质激素耗竭后,大鼠痛阈降低,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CGRP免疫反应增强,提示糖皮质激素有抑制痛觉信息一级传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上更早诊断胰体尾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胰体尾癌的误诊原因。结果:主观重视有助于胰体尾癌的更早诊断。结论:胰腺癌特别是胰体尾癌早期困难,预后差,胰腺癌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建立判断其预后的评分系统 ,随机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 1 80例 (存活组 89例 ,死亡组 91例 ) ,统计其年龄、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肝脏生化、腹水检查结果等 2 2个指标 ,进行单因素分析 ,并将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腹水白细胞数、外周白细胞数、凝血酶原活性、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清尿素氮及低钠血症与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0 0 )。Logistic回归发现 ,凝血酶原活性、肝性脑病、血清尿素氮及低钠血症是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凝血酶原活性等 4个指标建立一个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 ,以总分≥ 5为判断死亡的临界值 ,预测死亡的正确率为 91 .2 % ,预测生存的正确率为 94.3 % ,符合率为 91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