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余姚地区早期胃癌(EGC)的检出情况,探讨EGC内镜下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度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统计出EGC(检查时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检出率,并对发现的43例EGC患者(47处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其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EGC的总体检出率为0.23%(43/18 534),占胃癌总检出例数的24.71%(43/174)。本研究发现EGC以发生在胃窦部最常见(36.17%,17/47),病灶大小以1.0 cm为主(68.09%,32/47),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病灶为主,占55.32%(26/47)。白光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发红35处(74.47%,35/47)、边界清晰43处(91.49%,43/47)、表面不规则42处(89.36%,42/47)、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39处(82.98%,39/47)、边缘毛刺状17处(36.17%,17/47)、白色不透明物质(WOS)8处(17.02%,8/47)、表面溃疡13处(27.66%,13/47),自发性出血21处(44.68%,21/47)。30处病灶行NBI放大内镜检查,病灶边界线清晰占86.67%(26/30),病灶黏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占96.67%(29/30),病灶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不规则或消失占90.00%(27/30)。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89.36%,42/47)。结论 EGC多见于胃窦部,形态以0-Ⅱc型为主,在白光内镜下注意观察胃黏膜局部色调的改变及特征,以及NBI放大内镜下病灶边界、黏膜下微血管及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的变化,有助于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EVL)及硬化序贯治疗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并研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未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共106例,研究组为内镜下治疗+药物治疗患者,入组共113例,研究组中又随机分为单纯套扎组(EVL组)和套扎硬化序贯组,观察治疗后曲张静脉消除率、再出血率、总治疗次数、死亡率和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并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不同评分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评价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EVL组和套扎硬化序贯组再出血率分别为41.51%、10.53%和10.64%,对照组与套扎硬化序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死亡率分别为15.09%、5.26%和2.13%,对照组与EVL组、对照组与序贯组、EVL与序贯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01和P0.05;套扎硬化序贯治疗的半年内复发率44.68%,EVL组复发率73.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无论是对照组还是EVL组和序贯治疗组,肝功能CTP C级的再出血、死亡率明显高于A级;MELD模型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再出血率对照组、序贯组分别为0.944和0.851,死亡率两组分别为0.881和0.984,而复发率EVL组、序贯组分别为0.914和0.765,MELD评分对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结论套扎硬化序贯治疗能明显降低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且套扎硬化序贯治疗的复发率要低于单纯套扎。肝功能CTP评分评级和MELD评分对再出血和死亡的预测均具有重要价值,套扎硬化序贯治疗能明显降低CTP为B级和C级静脉曲张的再出血和死亡率,并提高再出血和死亡的MELD阈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智转清醒时间、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ST、TBIL)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神智转清醒时间、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ST、AL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曲张静脉套扎术(EVL)、硬化剂注射(EVS)及套扎序贯硬化剂注射(EVL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8例诊断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为EVL组68例、EVS组67例及EVLS组73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食管静脉曲张急诊止血率、近远期再出血率、复发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包括严重吞咽困难、食管狭窄、食管溃疡出血、持续性胸骨后痛疼等)。结果3组患者急诊止血率及近期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静脉曲张远期再出血EVLS组4例(5.5%)、EVL组21例(30.9%)及EVS组12例(17.9%),远期再出血率EVLS组最低(P<0.05),而EVL组与EV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LS组14例(19.2%)、EVL组32例(47.1%)及EVS组22例(32.8%),EVLS组较EVL组低(P<0.01),而EVLS组与EVS组及EVL组与EV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并发症EVS组29例(43.3%),EVLS组19例(26.0%),EVL组18例(26.5%),EVS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P<0.05),EVLS组与EV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EVB,EVLS与EVL或EVS相比更具优势,保证了较高的急诊止血率,有效降低复发率及远期再出血率,同时避免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全面测评地震后骨折伤员在作业活动中的真正需求,实施以伤员为中心的作业治疗模式,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玉树地区地震后上肢骨骨折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阐明伤后控制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玉树地区地震中上肢骨骨折已愈合的伤员74例进行随访。运用加拿大作业活动测量表(COPM)确认伤员亟待解决的作业活动问题,评测其治疗前后的作业活动表现和满意度。对可能影响上肢骨折伤员功能恢复的因素,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与结论: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肢骨骨折伤员作业活动表现与居住环境、社交活动、社区活动、语言、家务活动呈正相关(P < 0.05),与居住地与康复点的距离呈负相关(P < 0.05)。因此,培养藏族康复治疗师、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群居环境的依赖性、缩短居住地和康复点的距离以及增强自理、生产、休闲3个方面能力,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关键词:加拿大作业活动测量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上肢骨折;功能恢复;地震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34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以来,截止2010年5月累计收治伤员9145例,1840例伤员在医院接受救治(其中有200例重症和危重症伤员),伤员累计出院1187例[1]。为了积极协助州残联和掌握康复需求,发展医疗康复工作,笔者参加组织和执行了本次调查,旨在为发展震后医疗康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309例患者(318处病灶)的病例资料,先后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复发及异时癌的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时间6~80个月,中位时间26.6个月,出现13例(4.2%,13/309)复发和8例(2.6%,8/309)异时癌,复发和异时癌总发生率为6.8%(21/3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P<0.01,HR=5.73,95%CI:1.75~18.74)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P=0.04,HR=4.87,95%CI:1.10~21.50)是分化型EGC异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GC内镜下切除术后复发及异时癌并不多见,但不容忽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者,须警惕术后复发;而对分化型EGC且术前病灶周边黏膜中-重度萎缩者,须警惕术后异时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余姚市中医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胃复春组与莫沙必利组,每组各64例。莫沙必利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胃复春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复春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等。结果 治疗4周后,胃复春组(87.50%,56/64)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莫沙必利组(71.88%,46/64,χ2=4.827,P<0.05);胃复春组胃蛋白酶原Ⅰ[(113.20±10.21)μg/L]水平高于莫沙必利组[(98.26±9.64)μg/L,P<0.05],胃蛋白酶原Ⅱ[(17.21±2.58)μg/L]、胃泌素17[(15.31±2.09)pmol/L]水平均低于莫沙必利组[(20.31±3.11)μg/L、(18.22±2.67)pmol/L,P<0.05]。结论 胃复春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改...  相似文献   
9.
【】 目的 探究应用JNET(Japan NBI Expert Team)分型区分结直肠息肉性质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观察418处结直肠病变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下的清晰图像,由两位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在短程JNET分型诊断标准培训后作出相应诊断,并与切除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依据ME-NBI下JNET分型区分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8.2%、77.8%、98.5%、75%、96.9%;区分癌性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66.7%、87.6%、66.1%、87.9%、82.1%;区分黏膜下深层浸润癌分别为34.8%、100.0%、100.0%、96.3、96.4%。按病变大小0-9mm、10-19mm、≥20mm进行分类,三者分别对应的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97.0%、97.8%,无显著差异(P=0.483);诊断癌性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95.2%、85.1%、72.1%,差异显著(P<0.0001);诊断深层浸润癌的准确性分别为100%、96.3%、94.4%,差异显著(P=0.026)。此外,形态、大小对JNET分型诊断病变性质的准确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缺乏放大内镜使用经验的医生经短程培训后应用JNET分型可较准确作出结直肠病变的非实时诊断,但对于2cm及以上息肉癌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对照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引流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