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支气管切缘和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肺癌局部复发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二步法)检测47例NSCLC和10例肺部良性疾病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无癌残留)、病灶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并随访了解术后切缘癌复发与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2例(25.53%)肺癌支气管切缘和28例(59.57%)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正常肺组织和良性病变肺组织Survivin表达均阴性。支气管切缘Survivin阳性组术后随访6 ̄16月4,例(33.33%)发生支气管残端癌复发,而Survivin阴性组术后无残端癌复发。手术切缘Surviv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54.29%,肺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4%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缘Survivin表达阳性可早期预测部分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HER2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43例胃癌石蜡组织中的HER2基因扩增状况,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3例病例中,15例(34.88%)患者胃癌组织中有HER2基因表达,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胃癌浸润深度相关(P值均<0.05)。结论 HER2表达在胃癌中发生率较高,可作为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8例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8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D)经组织病理证实, 并按Frizzera的标准病理分型为PC型、Mix型和HV型。MCD的诊断除了组织学为CD外,必须有至少一组淋巴结病变,并且淋巴结广泛切除术。结果:淋巴结组织病理PC型6例(75%),Mix型1例,HV型1例。临床有系统性痴症状6例(75%);肝脾肿大3例(37.5%);术后6-66月复发5例(62.5%),其中1例(12.5%)发展为恶性淋巴瘤。结论:MCD倾向于复发进展潜在恶性的临床过程,其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密切随访观察可早期发现微小病灶和继发的恶性病变;MCD者应选择多种模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Survivin、Caspase-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2步法)染色技术对47例NSCLC组织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结果Sur-vivin、Caspase-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57%、57.4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TMN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U 2.325;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提示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肺癌癌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通过与激活的Caspase-3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凋亡,其阳性表达亦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5.
17例单发和多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曲渊  黄凯丹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4):266-269,I069
目的 探讨非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un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UCD)和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细胞增生(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esease,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我院1972~1999年间17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desease,CD)的临床、病理、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为CD,并按Frizzera标准病理分型为HV型、PC型和Mix型、原诊断标准为单个淋巴结病变,MCD必须有广泛淋巴结切除及我个淋巴结病变。结果 UCD9例,77.8%为HV型,33.3%有轻度的系统性症状,无其他脏器受局部复发或它处再发,11.1%恶变,HV型和PC型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论 UC  相似文献   
6.
骨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组织发生。方法 观察与分析12例骨原发性PNET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征及SP法免疫组化标记,并对其中4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PNET好发于男性青少年[9~29(平均17.7)岁]的长骨。组织学特征: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原始的小细胞弥漫分布,纤维性条索将其分隔成不规则片块状,可形成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标记:CD99阳性,NSE、Syn及S-100蛋白部分阳性,Vim均阳性表达。电镜下瘤细胞形态较原始,可见线粒体、发育不良及神经分泌颗粒。结论 该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好发生于男性青少年、组织学形态原始的、向神经外胚层分化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生长的、预后不良的原发性骨肿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