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中学生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肥胖中学生的体脂分布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为预防肥胖中学生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中学13~14岁940名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计算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选择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数或以上者47名为肥胖组;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青少年,BMI在同年龄、同性别第25-75百分位数以内者,共50名。检查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体脂百分比及分布。结果肥胖组中学生血压、BMI、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体脂和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干部体脂百分比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躯干部体脂量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学生肥胖状况,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了解我市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情况及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方法,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40名体检者(其中发现存在代谢综合征者140例)测定腰椎及左髋部骨密度,统计骨质疏松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及存在代谢综合征者中骨质疏松比例较高(分别为36.25%和21.43%),其中骨质疏松(T≤-2.5)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25%、6.43%(P〉0.05)。结论骨质疏松在代谢综合征中所占比例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正常组及IMT增厚组,分别进行血脂、血浆Hcy、CRP的测定。并选择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IMT增厚组Hcy、CRP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05),且糖尿病患者血Hcy和CRP与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P〈0.05、P〈0.01),Hcy与CRP也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促AS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检测38例IGT患者和35例糖耐量正常患者(NGT)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IMT。结果IGT组血清hs—CRP、颈动脉平均IMT、增厚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IGT患者血清hs—CRP与颈动脉平均IMT呈正相关(P〈0.05)。颈动脉平均IMT与OGTY2h血糖、BMI也成正相关(r值为0.42,0.48),而与FP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GT患者体内已经存在低度慢性炎症反应,且此阶段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危险性已明显增加,炎症反应参与了IGT及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择23名年龄在29岁-56岁经常不定期上网的糖尿病患者,制定最初治疗方案。病情发生变化时,病人及家属随时在线与糖尿病专家联系,及时指导或更改治疗方案。同时选择与上网组病人相匹配对照组。分期参加学习班,时间共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血压和皿脂均明显改善。糖尿病知识和就诊费用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别,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情况和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在治疗组更好,结论:通过互联网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供治疗方案,医务人员就象坐在诊室一样,病人更加方便、省时、省力,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左旋甲状腺素(L- T4)替代治疗前后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 30例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至甲状腺功能正常6个月后观察血脂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较治疗前BMI下降,TC、LDL水平和颈动脉IMT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老年亚临床甲减给予L-T4替代治疗可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及减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8.
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方法比较40例亚临床甲减和40例体重指数(BMI)、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定颈动脉IMT。结果亚临床甲减组TC、LDL、LP(a)水平和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亚临床甲减患者已存在血脂代谢异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风险,应该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王中心  黄一鑫 《临床荟萃》2006,21(7):493-495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2DM大血管并发症在T2DM的各种并发症中约占75%,是T2DM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累及的血管常见的有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临床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2DM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的假说,认为T2DM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T2DM大血管并发症被认为是以AS为病理基础的,T2DM与AS存在相同的前期危险因子及有着共同的炎症反应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改变早餐膳食成分观察不同食物对不同病程T2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初发T2DM患者和病程超过5年的DM患者各30人,饮食改变前后均查空腹、早餐后1、2、3、5小时血糖。比较每组饮食改变前后血糖变化和饮食改变后两组血糖变化有无差异。结果早餐饮食从馒头改为米粥后,两组血糖均升高(P〈0.05)且波动,两组间血糖波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饮食成分及食物加工后的物理状态对血糖影响巨大;糖尿病病程对饮食改变的反应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