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运动耐力水平低下与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风险相关,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而言运动耐力可能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即使成功行射频消融术,患者运动耐力水平依然不容乐观,且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耐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89例完成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运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患者运动耐力。运动耐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最大摄氧量(VO2max)平均为(19.7±6.1)ml?kg-1?min-1。Weber心功能分级A级85例(45.0%)、B级45例(23.8%)、C级52例(27.5%)、D级7例(3.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运动习惯、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心房颤动症状(EHRA)分级、体质指数(BMI)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VO2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习惯〔β=3.956,95%CI(2.746,5.269)〕、术前EHRA分级〔β=-4.651,95%CI(-5.318,-3.983)〕、BMI〔β=-0.224,95%CI(-0.383,-0.066)〕是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耐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即使射频消融术成功,短期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耐力下降,提示临床应结合患者运动习惯、术前EHRA分级及BMI等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运动耐力提升,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为提高患者运动参与度提供指导。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以患者健康参与模型为理论指导,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初稿。2022年5月—6月,通过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并修订,形成方案终稿。结果 经过2轮函询后18名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系数为0.831,第2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02(P<0.001),条目变异系数为0~0.185,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空白期、觉醒期、依赖期、自我实现期4个分期,每个分期均包含3个干预视角,共23条具体措施。结论 构建的运动康复参与护理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能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参与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背景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运动耐力下降依然存在,多项研究证明房颤运动康复行之有效,依从性是决定患者运动治疗是否持续获益的关键环节。因此,了解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建立患者居家运动康复外部动力内化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纵向随访数据,揭示运动依从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72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互联网+居家运动康复干预12周,并随访追踪至24周。收集运动后0~1周、2~4周、5~8周、9~12周、13~16周、17~20周、21~24周7个时间段内平均依从率,利用多阶段潜变量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采用稳健最大似然估计(MLR)对均值、方差和协方差进行估计;以性别、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是否存在合并症及频率依从性为协变量,对强度-时间依从性进行潜变量增长建模,采用MLR法对参数进行估计。结果 强度-时间依从性和频率依从性均为二阶二次型发展趋势模型,即依从性的发展存在转折点,在运动第12周。强度-时间依从性第一阶段(从开始到运动12周)呈二次型增长趋势,增长速度随时间减缓(Q1 =-0.062,P<0.05),第二阶段(从运动12周到24周)呈线性下降趋势(S2=-0.081,P<0.05),且个体在初始水平和变化速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率依从性第一阶段呈二次型增长趋势,运动4周达到峰值,而后略有降低,第二阶段呈二次型下降趋势,下降速度随时间加快(Q2=0.003,P<0.05),且个体在初始水平和变化加速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恒定协变量中,仅有是否存在合并症对患者运动1周内依从性水平存在影响(P<0.05)。运动1周至运动24周,患者运动频率依从性对强度-时间依从性均具有正向影响(P<0.05)。结论 运动干预期间,强度-时间依从性和频率依从性均逐渐升高并稳定于较高水平,随访期间依从性逐渐下降;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初始强度-时间依从性水平较差,而频率依从性能正向预测强度-时间依从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数字化管理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负荷、胃肠道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7月至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50例。纳入患者均接受数字化管理,应用48h单导联心电监护仪监测记录房颤负荷,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 250例房颤患者,男154例,女96例,平均年龄(60.23±11.69)岁,阵发性房颤171例,持续性房颤79例。干预1个月后失访21例,最终纳入229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患者房颤负荷显著低于术后3d(P<0.05),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反酸、上腹部紧抽感、恶心呕吐、排气增多、稀便、排便紧迫感症状发生频率均显著下降,GSRS总分及腹痛、反流和腹泻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d(P<0.05);PSQI评分显著低于术后3d(P<0.05)。结论 数字化综合管理对降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房颤负荷、缓解整体胃肠道症状和睡眠障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联网+居家运动康复对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患者运动耐力和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2-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射频消融术的10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居家运动康复,并依据心肺运动试验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试验组应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症状多样, 可反复发作, 临床医护人员需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 加强对症状的全面评估和管理。本文就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报告症状评估工具进行综述, 分析其内容、信效度及优缺点。旨在为医护人员合理选择症状评估工具或开发新的工具提供借鉴, 为房颤症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心电智能平台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院后监管, 评估该平台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将2022年7月至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或住院的房颤患者纳入心电智能平台后, 多学科团队提供数字增强下的健康教育及医疗指导, 并基于电子问卷及贴片式单导联心电记录仪收集患者基线与院后6个月房颤及早搏负荷、生活质量、心功能和不良事件, 分析比较患者健康结局变化状况, 剖析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47例房颤患者, 其中男83例, 女64例, 年龄(57.45±14.01)岁, 年龄范围18~87岁。6个月时患者无失访, 且房颤负荷(1.84±11.77对8.25±26.16, P=0.004)、早搏负荷(0.36±1.94对1.49±4.14, P<0.001)均降低, 心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无影响者显著增加[91.8%(135/147)对73.5%(108/147), P<0.001], 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占比显著提升[85.0%(125/147)对66.0%(97/147), P<0.001]。不良事件包括栓塞缺血15例(10.2%, 1...  相似文献   
8.
背景基于数字医疗的远程运动康复可高效改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然而,当前远程运动康复的参与率较低。目的 基于休闲限制理论,剖析数字医疗背景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拒绝运动康复的原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或门诊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现象学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归纳原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4例患者。提炼出自身限制因素、人际限制因素和结构限制因素3个主题及下属12个亚主题,即数字素养水平低下、负面疾病感知、疾病所致心理痛苦、数字医疗信任危机、个人运动习惯根深蒂固、康复团队疏离感、社交网络未充分建立、购置设备相关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不足、角色压力制约可支配时间、可穿戴设备适用性欠佳。结论 患者缺乏数字医疗的素养及信任感、高水平疾病感知及心理痛苦、不佳运动习惯、康复团队及同伴间疏远、经济负担、恶劣气候、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及个人时间匮乏,现有可穿戴设备适用性不足是其拒绝远程运动康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自我效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与运动康复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2月—10月选取南京某三甲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与运动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 = - 0.315,P<0.01),与运动康复依从性呈负相关(r = - 0.197,P<0.01),运动自我效能与运动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r = 0.375;P<0.01)。中介模型显示,运动恐惧对运动康复依从性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 = - 0.087,P>0.05),运动自我效能在运动恐惧与运动康复依从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β = 0.347,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6.25%。结论 运动恐惧主要通过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依从性,提示医护人员可以从运动自我效能出发,引导患者改善心理品质,增强其运动自我效能,以减轻运动恐惧,提高运动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4—5月选取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员单位32家医院的240名介入导管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介入导管室护士放射防护知信行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分析、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