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疱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主要通过空气、唾液、粪便等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现散在性疱疹、丘疹,疹内液体少,周围有红晕,无瘙痒,少数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个别患儿会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1]。2009年3月31日-2009年6月6日我科共收治2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室诊断为肺结核且口服抗结核药的患者120例,分别为活动开展前(2015年8-12月)60例和活动开展后(2016年1-4月)60例,以及在本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科室结核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组织实施。最后对比分析活动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干预后,结核患者对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为83.3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3,P0.05);同时全科24名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后对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的知晓率为95.8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P0.05);活动后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21,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患者口服结核药用药知识知晓率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结核患者口服结核药的服药依从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护士掌握口服结核药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出院患者,共146例,采用问卷+电话调查的方法调查其遵医行为。结果:不同年龄的患者遵医行为有差异性。结论:在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时,20~40岁患者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霍乱的急救及护理。方法:大剂量的补液、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的并发症防治、良好的心理疏导、严密的消毒隔离管理、科学的健康宣教。结果:1例重症霍乱患者成功救治。结论:大剂量的补液、合理的抗感染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的并发症防治、良好的心理疏导、严密的消毒隔离管理、科学的健康宣教是治疗护理霍乱患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我院聘用护士工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聘用护士在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及专业技术水平、具备能力和绩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对聘用护士与正式编制护士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每个结构的要素条目逐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聘用护士的各项得分较正式编制护士低。理论成绩、智力结构、能力结构3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结构、能力结构中的大部分测评要素,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处事能力、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聘用护士在上述方面与正式编制护士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综合测评,管理者从源头去寻找管理方法、手段和激励机制,以激发聘用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对59例重型肝炎病人施行了血浆置换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护理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下的健康管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慢性乙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微信平台下的健康管理,实时推送包括疾病知识、用药提醒、康复指导等信息。健康管理实施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管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管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下的健康管理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健康管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健康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隐球菌脑膜炎2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肿瘤化疗的开展,隐脑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由于隐脑发病缓慢,病程长,病情重,以头痛、发热、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及颅内神经损害为主要症状,与其它原因脑膜炎比较缺乏特征性表现.脑脊液检查显示脑压增高、白细胞增高、蛋白定量增高、葡萄糖及氯化物减低,所以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很难,加之隐脑病例散发,故极易误诊.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一般情况差,死亡率高,因此除积极抢救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我院1992~2002年共收治隐球菌脑膜炎27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遇到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口服降血糖药过程中引起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意外,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例1,女性,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12年,加重半月于94年3月5日入院。体检:血压24/12kPa,营养差,神志清,精神不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眼视力减退,在近范围内见手动,心率76次/分,心律整,A_2>P_2,肺(一),肝脾(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