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人脑池显微解剖的研究,以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进一步理解影像学解剖的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标本的颅内各个脑池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测量和描述各脑池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结果颅内重要的脑池有(1)嗅池:长度为(32.68±2.97)mm,宽度为(7.18±1.82)mm,深度为(7.20±1.27)mm;(2)视交叉池:侧壁长度为(14.88±3.07)mm,上表面前壁长(14.20±1.47)mm,后壁长(10.37±1.59)mm;(3)颈内动脉池:长度为(15.06±3.07)mm,宽度为(12.01±1.32)mm;(4)终板池:底边左侧长度为(8.99±1.15)mm,右侧长度为(21.00±1.09)mm,最大宽径为(16.42±2.58)mm;(5)脚间池:最大深度为(19.47±2.28)mm,池顶宽度为(11.35±2.85)mm;(6)脚池:为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10.48±2.56)mm,(9.64±1.78)mm,(3.58±0.25)mm;(7)外侧裂池:上部长度为(18.63±2.02)mm,基底部长度为(38.08±3.22)mm,宽度为(5.65±0.92)mm,深度为(7.02±2.28)mm;(8)胼胝体池:平均最大宽径为(3.44±0.40)mm;(9)四叠体池:最大长径为(19.37±3.38)mm,最大宽径为(15.24±2.37)mm,最大前后径为(3.65±0.57)mm;(10)环池:为环形,最大宽度为(3.16±0.37)mm;(11)小脑延髓池:最大长度为(18.77±1.77)mm,最大宽度为(32.4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培养,然后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分化状态,以及壳聚糖、明胶的降解速度。结果从胎鼠大脑分离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可分化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细胞分别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干细胞接种后12h即贴附于壳聚糖膜表面,24h壳聚糖膜和明胶膜均贴附牢固;48h明胶膜表面神经球周围首先出现带突起的分化细胞,壳聚糖膜迟至生长第3天才出现。神经干细胞接种生长后第3天,壳聚糖膜部分降解,明胶膜完全降解;第4天膜表面长满分化细胞;第5、6天壳聚糖膜大部分降解,分化细胞部分死亡。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具有促细胞贴附和分化作用,由于机械性能差,不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的结构性生物支架材料,但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贴附物明胶作为促神经干细胞贴附和分化的支架表面修饰剂。  相似文献   
3.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头颅CT、MRI和手术探讨此类肿瘤的发病率,常见部位,临床特点,手术疗效,预后与手术切除肿瘤程度以及与术后放疗的关系。结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以20岁以下发病率最高77.4%,以小脑居首92%。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其次共济失调。影像学CT和MRI没有特征性征象,诊断率50%以上,最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肿瘤全切除术后10年内存活率达95%、部分切除术后达72.7%。结论 (1)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发病于青少年,以小脑居首。(2)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术后无需放疗其预后良好,可视为“良性肿瘤”;若不能伞切除的病例,术后可给予放疗亦能达到理想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同时应用他克莫司(FK506),观察两者对脊髓损伤后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3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单纯损伤组,B组为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骨髓干细胞联合FK506组。于伤后1w、2w、4w、6w、8w采用BBB评分。8周后取材,行免疫组化及病理学检查。结果B、C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恢复,C组较B组为快,两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A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A组切片,未见神经轴索通过,B、C组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A组NF200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均较B组C组少(P<0.05)。C组Nogo阳性神经元较A、B两组明显减少(P<0.05)。B组NF200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均较C组少(P<0.05)。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FK506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01-07~2003-12收治的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62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60~87岁,平均71.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6例,跌伤19例,坠落伤4例,打击伤3例.  相似文献   
6.
高扬  马景鑑  李积胜 《天津医药》2002,30(9):533-535,F002
目的 :研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海马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力及表达 ,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制作Wistar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 ,并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及伤后6、12、24、48h组 ,于不同时间点获取脑组织 ;用NADPH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OS的活性及表达情况。结果 :NADPH d组织化学法显示 ,弥漫性脑损伤后 ,海马结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在伤后6h最多 ,以后逐渐减少 ,伤后24、48h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 (P<0 05)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在CA1、CA3区和齿状回 (DG) ,伤后24、48h组阳性细胞数均低于假手术组 (P<0 01)。结论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 ,可引起海马各区NOS的变化 ,该变化可能是造成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神经肽Y(NPY)在大鼠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方法 雌鼠48只分为:A(雌激素)组雌二醇0.5 mg/次;B(NPY增强剂)组雌二醇0.5 mg/次和增强剂0.6 mg/次;C(NPY拮抗剂)组雌二醇0.5 mg/次和拮抗剂0.06 mg/次;D(对照)组芝麻油0.5 ml/次;以上均隔日腹腔注射/次,12周后处死.取血和垂体进行病理,免疫组化和放免检测血浆NPY和血清PRL浓度.结果 (1)A和B组血浆NPY及PRL浓度均比D组增高,P<0.05.(2)免疫组化NPY:D组垂体瘤(+++),A和B组(+~++),C组仍较强(++~+++);PRL:A和B组均(+++).C组较D组强.结论 NPY在大鼠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经肽Y与垂体腺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下丘脑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质,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多数学者认为NPY既是神经递质又是内分泌调节物质,在中枢系统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各靶腺轴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目前,实验已证实下丘脑和垂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神经肽y样神经纤维,在垂体细胞中也存在神经肽y分泌颗粒及其mRNA表达,表明在下丘脑和垂体内神经肽y与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并且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有某些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及其受体在实验大鼠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索NPY在垂体腺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0只,通过腹腔注射雌激素的方法建立大鼠垂体腺瘤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NPY的浓度,应用免疫组化、免疫电镜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研究大鼠垂体中NPY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垂体显著增大,血清泌乳素浓度明显增高;实验组大鼠血浆NPY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垂体腺瘤中NPY及其Y1R和Y2R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电镜显示NPY阳性颗粒主要位于腺垂体细胞的内分泌颗粒中。结论实验组大鼠垂体腺瘤中NPY及其受体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因此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RNA干扰避免了永久基因沉默的弊病,最有希望与神经干细胞移植相结合治疗颅脑损伤。 目的:检测是否可以通过沉默NgR基因的方法提高神经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实验组:造模24 h后向损伤的大鼠脑组织内注射NgR基因沉默的神经干细胞悬液6 μL;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同法注射等量的不含干细胞的培养液。伤后24 h,3 d,1,2周行动物神经学缺损评分。2周后处死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 结果与结论:转染小分子干扰RNA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NgR基因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移植后1周和2周,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且其脑组织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 < 0.01)。伤后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空白组可见损伤处脑组织断裂,为瘢痕连接,有明显空洞形成;对照组在移植部位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实验组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且空洞消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空白组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为(37.92±16.02)个/高倍视野,对照组为(89.68±15.34)个/高倍视野,实验组为(102.67±13.52)个/高倍视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提示神经干细胞NgR基因沉默后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