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寻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特异蛋白质并探讨针刺对其差异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及针刺组大鼠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匹配,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针刺组大鼠脑皮质图象匹配率分别为82%、85%,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4-8,分子量Mr20-75 kD范围。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的点有9个,下降2倍及以上的点有11个。而在针刺组中这些表达上升的点均有下降,有10个点下降达2倍以上,其中有6个下降后接近于正常组;这些表达下降的点均有上升,有7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有4个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上述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蛋白;针刺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也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与正常大鼠肾上腺中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以期发现诊断甲亢肝阳上亢证的标志物,为进一步探讨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左旋甲状腺素(L-T4)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中肾上腺的差异蛋白质,结合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33个蛋白质上升和6个蛋白质下降,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6个蛋白质为GrpE蛋白同系物1、60kDa热休克蛋白、脂酰辅酶A脱氢酶、钙网织蛋白前体、醛脱氢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结论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中具有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质谱鉴定后发现,其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与正常大鼠下丘脑组织的双向凝胶蛋白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左甲状腺素钠(L-T4)和附子汤灌胃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模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中下丘脑的差异蛋白质,结合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两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 3~8,分子量Mr 14.4~75kD;分析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上调和24个蛋白质下调,进一步质谱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分别为NSFL1辅助因子、硫氧还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γ亚单位、谷氨酸脱氢酶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和微管蛋白。结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有18个蛋白质点上调,有24个蛋白质点下调,经质谱鉴定了其中部分蛋白质.蛋白质的变化可能与甲亢肝阳上亢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天麻钩藤饮对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天麻钩藤饮治疗前后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的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4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湘雅医学院肿瘤免疫与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和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进行。①取SD大鼠20只,用附子汤连续灌胃21d复制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后给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mg/kg制备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②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于造模第22天处死;治疗组自第22天起灌服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泽兰、白芥子组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药房提供)10mL/(kg&;#183;d),连续14d,然后处死,分离出下丘脑。③通过对下丘脑组织蛋白质的提取,经双向电泳,Pdquest软件分析,进行蛋白质点原位酶解及质谱分析。结果: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天麻钩藤饮治疗前后大鼠的总蛋白质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以p14~8,M,(20~75)&;#215;10^3范围的蛋白质斑点分布最多。经PDQuest 7.0软件分析后得出,在相同条件下识别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模型组(443&;#177;25)个,治疗组(530&;#177;27)个。②用肉眼可区分9个表达上调和下调的蛋白质斑点,将这9个蛋白质斑点进行酶解和质谱分析,所得结果在网上搜寻,其中有5个点的蛋白质与之匹配。结论:经天麻钩藤饮治疗后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的表达上具有差异,而所鉴定的这5个蛋白质可能与天麻钩藤饮的治疗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使毕业生能顺利获得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限制钠盐摄入及体力活动,同时根据心衰治疗指南用药,包括利尿剂、ACEI、ARB、β-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类制剂,观察组同时采用益心通络化浊法拟方治疗,1年后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4.4%,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和LVESD均有明显下降,而EF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LVEDD和LVESD均低于对照组,且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命,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大鼠相关蛋白。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及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组(简称模型组)。通过对肾上腺组织蛋白质的提取,经双向电泳,Pdquest软件分析,蛋白质点原位酶解及质谱分析。结果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肾上腺总蛋白质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以PI3-8,分子量Mr14.4~75kD范围的蛋白质斑点分布最多。经PDQuest7.0软件分析后得出,在相同条件下识别的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正常组(584±25)个,模型组(686±27)个。选取表达有显著差别的12个蛋白质斑点进行酶解和质谱分析,所得结果在网上搜寻,其中有9个点的蛋白质与之匹配。结论表明模型组与正常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表达具有差异,经质谱鉴定的9个蛋白质可能与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形成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偏头痛发病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肾上腺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蛋白质组角度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及天麻钩藤饮降血压和改善肝阳上亢证症状的机理。方法: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正常大鼠以及肝阳上亢证大鼠天麻钩藤饮治疗前后肾上腺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结果:与正常组匹配,肝阳上亢证组与治疗组大鼠肾上腺图象匹配率分别为90%、95%,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 3-8,分子量Mr 14.4-75 kD范围。与正常组比较,肝阳上亢证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的点有22个,下降2倍及以上的点有15个。而在治疗组中这些表达上升的点均有下降,有14个点下降达2倍以上,其中有10个下降后接近于正常组;这些表达下降的点均有上升,有9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有5个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这些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可能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天麻钩藤饮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也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218例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根据其不同手术方法分成传统疝修补术组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其中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128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总结不同的并发症相应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口感染、尿潴留和阴囊水肿。传统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0%,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明显减少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多为切口感染、尿潴留和阴囊水肿。而术前术后采用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期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用灌服附子汤及L-T4的方法造成甲亢肝阳上亢证的模型,采用2D电泳分别分离各组下丘脑的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兰染色,PDQuest 7.0软件分析发现差异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T3、T4明显增高(P<0.05)。3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3~8,分子量Mr14.4~75 k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蛋白质点表达上调的有18个,下调的点有24个;在模型组中上调的18个点中,与治疗组相比,其中有8个点表达下降,而模型组中下调的24个点中,与治疗组相比,其中有20个点表达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进行质谱鉴定,发现其中6个蛋白质分别为硫氧还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r亚单位、NSFL1辅助因子、延伸因子1亚型、微管蛋白β-5和NAD依赖脱乙酰基酶。结论天麻钩藤饮能调节下丘脑蛋白质的表达,提示天麻钩藤饮可能是通过对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的影响而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