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ATPⅢ)及中国人代谢综合征(MS)标准(2007)诊断的MS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出率,为探讨适合中国人脑梗死预防的MS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8年8月住院和门诊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患者756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者271例;回顾性地分析不同标准诊断的MS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中的检出率以及MS与脑梗死危险度的关系。结果根据IDF、ATPⅢ和中国人MS的标准诊断MS,在脑梗死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49.5%、36.5%和45.0%,3个标准诊断的MS在脑梗死组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18.8%和22.5%(均P〈0.01),IDF和中国人MS标准诊断的M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ATPⅢ(P〈0.01);IDF和ATPⅢ标准诊断的MS检出率在脑梗死组中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国人MS标准诊断的MS检出率在脑梗死组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人MS标准诊断的MS与脑梗死相关性最强(OR=2.562,95%CI为1.845~3.558,P〈0.01)。结论IDF和中国人的MS诊断标准更适合于国人脑梗死的预防;中国人MS诊断标准诊断的MS对国人脑梗死具有更高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与前循环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ACI组271例,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研究分型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对照组147例,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观察MS在ACI组和对照组的患病率、MS各组分水平以及MS对ACI的危险度.MS诊断采用修订后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结果 ACI组和对照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43.17%和19.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MS各组分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S使ACI发病的危险增加3.7倍(P<0.01).结论 MS与ACI关系密切,MS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农民。主因"突发头晕3.5 h,伴发作性左侧上肢无力0.5 h"于2014年4月7日23∶15收入院。入院3.5 h前,患者休息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自觉双颞部搏动感,无胸痛及颈部疼痛,伴胸闷、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复视、耳鸣及听力下降,头晕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在当地医院测右上臂血压90/60 mm Hg,未给予特殊治疗,急来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康济医院就诊。来院途中被家属发现其言语不清、左上肢无力,不能抬举,持续约30 min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北省任丘市城乡老年人的高尿酸血症(HUA)患病情况,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任丘市城乡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共计5 010例,采取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尿酸多因素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任丘老年人HUA的患病率为6.1%,其中老年男性HUA的患病率为9.8%,老年女性HUA的患病率为3.2%,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尿酸与腰围、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舒张压呈正相关,尿酸与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空腹血糖(FPG)、收缩压、心率呈负相关。结论河北任丘地区老年人HUA患病率低于我国其他地区老年人患病率,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腰围、TG、INS、舒张压升高是尿酸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而TC、HDL C、FPG、收缩压、心率升高是尿酸水平降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 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根据是否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将2013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分为病例组(251例),未出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4 16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CIMT水平等单因素分析,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病例组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颈动脉斑块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62.2%(156例)比44.2%(1 838例),45.0%(113例)比14.9%(622例),55.0%(138例)比40.0%(1 663例),65.7%(165例)比54.5%(2 266例),均P0.05],收缩压、胰岛素及CIMT水平高于对照组[158(141,177)mm Hg比152(137,169)mm Hg,8.07(4.77,12.48)μU/L比6.93(4.27,11.60)μU/L,0.950(0.900,1.000)mm比0.925(0.900,1.000)mm,均P0.05],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4.59(4.17,5.26)mmol/L比4.78(4.20,5.36)mmol/L,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CIMT增厚是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534,95%CI:1.166~2.017,P=0.002;脑血管病史:OR=3.940,95%CI:2.997~5.180,P=0.000;CIMT增厚:OR=12.122,95%CI:2.327~63.163,P=0.003)。结论任丘市CIMT、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IMT的监测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颈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76例,中度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C组)37例,采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颈动脉预测狭窄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C组年龄、性别、已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吸烟、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舒张压及HDL-C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A组、B组、C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5(95%CI:0.346~0.484)、0.475(95%CI:0.398~0.552)、0.728(95%CI:0.639~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C组预测敏感性较A组、B组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此模型的使用效能较高,值得在脑卒中防控措施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并为脑卒中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经随机整群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共筛查5 010例,选择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斑块和狭窄者共2 456例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其颈动脉狭窄及狭窄加重的情况,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2年颈动脉超声提示斑块和狭窄者2 456例,2013年颈动脉提示有狭窄及狭窄加重者223例,其中男性123例(5.0%),女性100例(4.1%);其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血管病史、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体力运动、房颤、冠心病史、外周血管病病史、牙周病史的构成比分别为50.0%、20.3%、23.9%、20.1%、40.1%、24.0%、10.6%、19.5%、15.6%、2.0%、16.1%、6.0%、8.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收缩压、LDLC、脑血管病史是颈动脉硬化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推进戒烟运动,有效控制血压和LDLC,尤其是有脑血管病史的人群,能有效控制和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为动脉硬化一级预防及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随机整群抽样法。以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为筛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共筛查5 010例。共筛选颈动脉超声检查提示,无斑块和狭窄者1 9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60例,女性1 296例,动态观察其颈动脉硬化进展的情况,并分析颈动脉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颈动脉超声提示无斑块和狭窄者,2013年颈动脉超声提示有动脉硬化(斑块和/或狭窄)者496例,其中男性195例(10.0%),女性301(15.4%);其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血管病史、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体力运动、心房颤动、冠心病史、外周血管病史、牙周病史的患病率分别为39.2%、15.9%、20.2%、12.4%、29.8%、32.0%、6.7%、19.7%、16.1%、1.7%、12.6%、6.4%及8.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收缩压及LDL-C是颈动脉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进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可干预因素有吸烟、血压、LDL-C,积极推进戒烟运动、有效控制血压和LDL-C可以延缓颈动脉硬化进展,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尤其男性更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主动脉根部宽度(ARD),研究主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 选择155例CI病人及84例正常对照者,使用二维超声在心室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宽度,并监测血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ARD为(29.46±2.58)mm,对照组ARD为(27.28±2.21) 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ARD与CI发病密切相关,主动脉粥样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主动脉根部宽度(ARD),研究主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选择155例CI病人及84例正常对照者,使用二维超声在心室收缩期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宽度,并监测血压、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脑梗死组ARD为(29.46±2.58)mm,对照组ARD为(27.28±2.21)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压、T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ARD与CI发病密切相关,主动脉粥样硬化是CI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