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云芬  许素风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2):144-144,147
目的:探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急救护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的25例低血糖患者进行快速诊断、积极治疗及有效护理。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特别是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暖支持活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对支持组54例实施为期一年的温暖支持活动,对照组53例采用一般精神科护理和常规门诊随访,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问卷和患者复发率统计等进行评估。结果 (1)支持组患者SDSS的10项指标和量表总分在出院6个月和12个月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支持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8.87,P〈0.001);(3)支持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5.70,P〈0.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温暖支持活动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以及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敬老院内与社会正常老年人心理健康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敬老院内与社会闲散的正常老年人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在躯体化、强迫性症状、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敬老院老年组明显低于社会老年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得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敬老院对老年躯体方面进行初级保健外,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仍需加强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4.
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对8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认知矫正治疗组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24周。对照组予以一般工娱活动。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评定。结果:24周后每组各脱落3例。①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t=5.33,P<0.05);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2.16,P<0.05);②治疗后WCST评分比较,治疗组患者较治疗前,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t=2.56,P<0.05),持续错误反应数明显减少(t=4.71,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以SDSS总分为自变量,WCST中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反应数、分类数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WCST与SDSS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其中,持续错误反应数与SDSS总分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的恢复水平影响着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5.
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抑郁症护理常规和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认知干预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3周末及第6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给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9mo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9mo末,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再次复发率为20.0%,对照组为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9.56,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CRT组)与对照组各43例,CRT组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24周,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一般工娱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治疗、个人生活技能训练和手工制作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SDSS、BPRS、WCST量表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80例患者,两组各40例,6例脱落。①CRT组患者SDSS量表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治疗后SDSS量表总分比较,CRT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RT组治疗前后WCST评分的比较中,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与持续错误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WCST评分的比较中,持续错误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后WCST各项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采用瑞文标准测验(CR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分别与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CST中变量(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分类数)、WAIS中言语量表分、CRT中瑞文总分进入回归方程,拟合的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瑞文总分、言语量表分与SDSS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持续错误数与SDSS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比较WCST、CRT、WAIS与SDSS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最好的为WCST。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显著相关性,正确的评测及改善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WCST提供了一个有效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在改良电抽搐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探讨了护理干预在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l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的作用,并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汉化并检验抗抑郁药物依从性量表(antidepressants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ADCQ)的信效度。方法 2016年5月,对比利时学者研制的ADCQ进行翻译及文化调适。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苏州市广济医院就诊的21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ADCQ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信、效度。结果中文版ADCQ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2,重测信度为0.917,内容效度、结构效度(KMO值)、效标效度分别为0.930、0.881、-0.340,4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397%。结论中文版ADCQ信、效度较好,可用于国内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