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 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 s和150 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计算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本组12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89例10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61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腺癌2例.分别按照病灶形态学、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强化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及上述三者综合分析,并进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82%、84%和92%.结论 MS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Lung Care软件对孤立性肺部小结节(SPN)性质判定的价值.方法 选择12例SPN患者,行胸部CT检查,利用Lung Care软件的容积分析功能进行SPN体积测量,计算结节体积倍增时间及容积增长率.结果 通过12个月随访,7例SPN患者结节体积明显增大,最后证实为恶性结节;4例SPN患者结节体积缩小,1例结节体积略增大,最后证实为良性结节.结论 Lung Care软件能有效测量结节体积,对SPN性质判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和MR影像资料,其中包括颈静脉球瘤12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瘤3例,脑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软骨瘤、软骨肉瘤、纤维脂肪瘤、纤维血管瘤和先天性囊肿各1例。CT检查21例,其中15例作增强扫描。MRI检查31例,其中24例加作MR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内纡曲流空的血管即“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注射对比剂后肿瘤中度强化。转移瘤骨质破坏不规则。脑膜瘤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巴”征。软骨瘤和软骨肉瘤可见明显钙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 5例 ,其中男 3例 ,女 2例。年龄 2 0~ 44岁 ,平均 30 4岁。CT检查 3例 ,MRI检查 4例。结果 :肿瘤位于脑室内前2 /3 ,边界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 ,增强扫描肿瘤增强不明显。MRI表现为略短T1,略长T2信号。本组 5例有 3例误诊为室管膜瘤 ,2例误诊为星形胶质细胞瘤。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 ,CT和MRI是该病有效的检查手段。侧脑室前 2 /3处发生的肿瘤 ,鉴别诊断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搜集1998年10月至2006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髓母细胞瘤45例,回顾分析CT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肿瘤十分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作者收集1996年7月~2004年5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肿瘤36例,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室管膜瘤发生在幕上和幕下其影像表现有所不同,作者分析了1995年3月~2002年6月收集的颅内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着重探讨其CT特征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CO)中毒在我国北方冬季比较常见, 笔者收集1989年至1994年CO中毒经CT检查、高压氧治疗68例, 对其临床表现、CT改变及高压氧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螺旋CT扫描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在牙齿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面扫描,层厚3.0mm。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3种方式重建图像。将横轴面图像与不同方法重建的图像之间相互比较。结果 41例中37例见牙体长轴排列不整齐,倾斜、旋转、重叠,牙齿长轴间距离不等,其中25例共有36颗埋伏牙。横轴面图像包括全部信息。SSD显示牙齿与颌骨的外部轮廓、整体形态以及牙齿排列与颌骨之间的关系。MIP清楚显示牙齿全貌、牙齿纵向排列关系,显示颌骨内埋伏牙36颗,通过旋转角度显示埋伏牙位置、形态,其中位于牙列的腭侧29颗,唇侧7颗。MPR对根尖骨质、根尖与牙槽骨的局部关系显示更清晰。结论 螺旋CT3D重建是1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面图像、MIP、SSD及MPR联合应用能明确病变性质,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上颌埋伏牙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3D)重建技术对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1例牙齿正畸的患者行螺旋CT轴位扫描,其中上颌埋伏牙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8~18岁,平均12.5岁.对CT扫描采集的信息利用3D软件行最大密度(MIP)和多层面重建(MPR)二种方式的图象重建.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牙齿形态.其中20例共有27颗上颌埋伏牙,可显示其异常结构,埋伏牙与牙列的关系,位于牙列唇侧或腭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能展示牙齿立体形态影像的新技术.轴位图像、MPR和MIP联合应用能立体、直观、多方位提供临床医师所需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