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sAg检测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ICU2009-2011年分离的346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9-2011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ICU医院感染的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为65.9%,其次是泌尿道标本;3年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6.0%;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3年分别达到20.2%、21.6%、24.4%.结论 3年ICU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长,应加强对多药耐药ABA的目标性监测,开展细菌耐药性的预警机制,控制ICU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被动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和ELISA对1 63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 IgM检测.结果 1 633例血清标本中,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率为17.4%(285/1 633),ELISA检测阳性率为21.0%(343/1 633),2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5例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标本ELISA检测均为阳性;1 348例被动凝集法检测阴性标本中,有58例ELISA检测为阳性,被动凝集法漏检率为3.55%(58/1 633).结论 被动凝集法用于支原体肺炎疑似患者的初筛,当抗体效价小于1∶160,但临床症状支持阳性诊断时,需进行ELISA检测以提高检出率,从而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72例RA患者和1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抗-CCP抗体和抗-AKA抗体检测,分析并比较联合检测与单一项目对R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差异性.结果 RA组和非RA组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5%和8.9%;AKA阳性率分别为47.1%和1.5%;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5%和9.6%.RA组抗-CCP抗体和AKA同时阳性117例,144例AKA阴性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91例,64例抗-CCP抗体阴性患者中AKA阳性11例.抗-CCP抗体、AKA及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6.5%、47.1%和91.5%,特异性分别为91.1%、98.5%和90.4%.结论 抗-CCP抗体和AKA联合检测对RA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RA检出率较单一项目显著提高,对减少RA漏诊率和提高RA血清学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ELISA一步法和二步法检测HBsAg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灵敏度及评价HBsAg二步法诊断试剂的质量.方法 分别采用ELISA一步法及二步法两种方法检测体检人群2 154例和不同浓度质控血清,结果 不一致样本进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结果 一步法检测HBsAg阴性1 978例,阳性176例,阳性率为8.17%;二步法检测HBsAg阴性1 953例,阳性201例,阳性率为9.33%.ELISA一步法检测的1 978例HBsAg阴性样本中,有25例二步法检测为阳性.一步法检出率较低,仅为二步法的87.56%,而漏检率为1.16%.一步法最低检测浓度为1 IU/mL,二步法为(0.1~0.2) IU/mL.结论 一步法与二步法HBsAg试剂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吸虫病患者是否有肝自身免疫性抗体存在.方法 收集来自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IgG谱,同时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并综合分析其结果.结果 100例血吸虫病患者肝抗原IgG谱显示,LKM-1,LC-1及SLA/LP均为阴性,但有21例血吸虫病患者AMA-M2阳性;对AMA-M2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肝功能进行比较发现,血清ALT,AST,ALP及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t值分别为7.115,6.685,7.219和8.398.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可以出现肝自身免疫性抗体,且AMA-M2阳性患者往往伴随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HBsAg检测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IA)两种方法对同一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吸光度值/临界值(S/CO)比值在1.0~3.5之间的弱反应样本,应用MEIA进行复检。结果在85例复检的样本中,有63例(占74.1%)呈阴性反应(荧光速率值小于1.0),与ELISA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法检测抗-HCV弱反应存在明显的假阳性,对这种弱反应结果应采用多方法和多试剂进一步做确认检查,以防止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出的HBeAb/HBcAb双阳和HBcAb单阳两种模式结果是否存在低浓度HBsAg而产生漏检现象。方法:运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对2 500例ELISA法检测出的两种模式的HBsAg进行复检。结果:检出HBsAg比值S/N≥2的有550例,其中HBeAb/HBcAb双阳的有350例,HBcAb单阳的有220例。结论:ELISA法检测HBV时,低浓度的HBsAg存在漏检或误诊的现象,而用MEIA对其二种模式结果进行复检,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避免漏检和误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评价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457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了HBV血清学标志(“两对半”)、Pre-S1抗原、HBV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457例乙肝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百分率为53.1%,与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3.239,P〉0.05);在具有不同HBV DNA载量的各组中,Pre-S1抗原与HbeAg阳性率都随着病毒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Pre-S1敏感性和准确性要优于HbeAg(X^2=56.770,P〈0.01)。结论Pre-S1抗原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能敏感的反映乙肝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情况,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