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CP)水平,观察地塞米松对发育阶段大鼠骨形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3周龄纯系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地塞米松干预,200μg/100g,10d);对照组8只(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采集静脉血,血清骨钙蛋白、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浓度测定。结果地塞米松组骨钙蛋白[(0.48±0.15)ng/ml比(0.46±0.16)ng/ml,t=0.475,P=0.640],碱性磷酸酶[(80.18±19.47)U/L比(76.60±1.69)U/L,t=0.623,P=0.541],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42.67±12.06)pg/ml比(37.57±16.98)pg/ml,t=0.787,P=0.4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碱性磷酸酶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呈负相关,r=-0.606,P=0.037;其余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对照组骨钙蛋白与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呈正相关,r=0.868,P=0.005;其余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短期地塞米松干预对生长发育阶段大鼠的成骨细胞功能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感染非典型EB病毒流行特征,指导患儿临床感染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2018年就诊的儿童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非典型EB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可直接检测EBV-DNA载量,同时观察临床指标分析病毒流行特征。结果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疾病类型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肺炎、淋巴结炎、心肌损伤、急性喉炎、及其他疾病的患者数分别为61、42、19、12、6和12例,构成比40.13%、27.63%、12.50%、7.89%、3.95%和7.89%。男性患儿106例(69.74%),女性患儿46例(30.26%)。<1岁、1~岁、4~岁、7~14岁患儿分别为22、76、45和9例,构成比分别为14.47%、50.00%、29.61%、5.92%。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发病季节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例数为70、17、21和44例,构成比分别为46.05%、11.18%、13.82%和28.95%。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肺部干湿罗音、咽颊部疼痛、淋巴结肿大、咽部疱疹及其他临床特点的患儿例数分别为67、29、18、13、9、4和12例,构成比分别为44.08%、19.08%、11.84%、8.55%、5.92%、2.63%和7.89%。结论非典型EB病毒感染患儿的疾病类型主要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且1~4岁男性患儿感染数居多。春冬季节是感染高发季节,发热是主要临床特点,应积极监控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谱和分子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8年河北地区351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脊液中病原,并利用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基因序列片段。对柯萨奇病毒B5型测序并利用软件MEGA6.0绘制种系发生树,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351例患者中,学龄前儿童247例占70.37%。其中发热312例、287例头痛.228例呕吐或腹泻.61例咽痛或有呼吸道症状.23例嗜睡、皮疹9例和惊厥3例。351份脑脊液样品中102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29.06%。其中单--感染101例,双重感染1例。102份样本中,检出EVs 72份,VZV 15份,HSV 10份,检出HHV63份,EBV与EV合并感染检出1份。72份肠道病毒样本中全部为肠道病毒B群,未检出肠道病毒A群。31株CVB5、18株Echovirus 30、3株CVB3.3株Echovirus9、2株CVB2.1株CVB1。31株CVB5与其他中国株之间VP1核苷酸同源性90.1%~99.5%,氨基酸同源性92.8%~99.7%;18株Echovirus30与其他中国株之间VP1核苷酸同源性91.6%~98.7%,氨基酸同源性95.3%~99.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VB5均在C分枝上。结论发热和头痛是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肠道病毒是主要病原体。CVB5与其他中国株在同一分枝,说明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雷延龄  张会丰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0):2143-2143
母乳作为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各种营养成分易于吸收,而且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对婴儿的心理、智力和体格发育都十分重要.婴儿接受纯母乳喂养的时间一般为6个月.世界范围内,婴幼儿冬季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5.
张艳  李书芳  蒋秀芳  雷延龄 《西部医学》2018,30(9):1361-1364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早产儿呼吸窘迫征(RDS)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RDS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NAVA模式行辅助通气,对照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行辅助通气。治疗后对两组血气指标、呼吸力学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观察组吸气触发延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动脉血pH、SpO2、PaO2、PaCO2以及PaO2/Fi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R、MAP、PIP、EAdi峰值、EAdi谷值、MVi、VTi、WOB等呼吸力学相关参数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膈肌电活动信号、RR、PIP以及WO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产儿RDS的治疗中,应用NAVA通气模式可有效缩短触发延迟,能以更低的气道压力实现同样的气体交换,还可减少膈肌负荷,降低气道峰压及呼吸做功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最优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雷延龄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6):2573-2573
非侵袭性通气是相对于侵袭性通气而言的,侵袭性通气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对患者来说,会感到局部疼痛、无法说话、情绪沮丧,以及产生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黏膜损害、气管插管阻塞、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拔管后容易出现喉头水肿、声音嘶哑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为0~1岁,幼儿为1~3岁。因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很难正确地描述自身的症状,给儿科医生的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过去,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中老年疾病,但近几年来,婴幼儿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婴幼儿的糖尿病很少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再加上很多家长对婴幼儿糖尿病不了解,所以临床上见到的婴幼儿糖尿病大多已发展到酮症酸中毒,家长因孩子嗜睡或昏迷而来医院就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表现的综合征,属于急危重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脑水肿是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1]。现将近3年诊治的1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疾病,许多家长会去药店自行购买药物,这其中却潜在着一些危险.最近Mary E.Rimsza和Susan Newberry在2008年8月出版的<儿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咳嗽和感冒药导致婴幼儿意外死亡的文章(Pediatrics,2008,122:e318-e32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川崎病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指征及特点,为疾病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141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培养鉴定细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经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6例,占51.69%,流感嗜血菌感染21例,占23.60%,肺炎链球菌感染14例,占15.73%,肺炎衣原体感染5例,占5.62%,其他感染3例,占3.37%。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未感染患儿年龄分别为(5.80±0.24)岁和(5.87±0.34)岁,热程分别为(11.26±0.73)d和(11.10±0.92)d,体重分别为(18.02±0.41)kg和(17.80±0.67)kg,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WBC水平分别为(15.98±0.97)×109/L和(15.95±1.21)×10~9/L,PLT分别为(315.40±5.07)×10~9/L和(316.65±4.66)×10~9/L,ESR分别为(63.93±5.91)mm/h和(65.97±6.06)mm/h,Hs-CRP分别为(72.94±5.47)mg/L和(57.27±7.96)mg/L,PCT分别为(0.83±0.17)ng/ml和(0.61±0.22)ng/ml;两组WBC、PLT、ES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CD3^+水平分别为(54.83±3.73)%和(52.25±5.38)%,CD4^+水平分别为(1.85±0.44)%和(1.45±0.37)%,CD8^+水平分别为(30.49±2.09)%和(17.23±3.12)%,CD3^+、CD4^+和CD8^+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感染后可诱发免疫反应,使常见指标升高,及时监测各指标有助于疾病诊疗。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