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ABO血型亚型又称ABO变异型,经血型血清学检查试验,显示正反定型不符以及抗原性减弱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表现型。目前在我国已检测出亚型的种类较多,但Ax亚型较为少见。最近作者在其他单位送检的无偿献血标本中发现1例正反血型不符:正定型存在微弱的A抗原,反定型与B型红细胞为4+。于是送本站血型参比室进一步研究鉴定,最后确定为Ax亚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人群分布及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为寻找最佳筛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国产ELISA试剂对23225份献血标本进行血液筛查。对筛查为HBsAg阳性的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聚合酶反应(PCR)确证实验。同时做HBsAg滴度分析及其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95例,确证阳性84例。滴度在0.5ng/ml以下占27.4%。结论应重视低水平HBsAg阳性献血人群,提高国产试剂的灵敏度,以降低经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荣仓  林碧  张锋  郑璐  徐思莉  陈通 《浙江医学》2014,(14):1214-1216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对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36 235例献血者进行Jk(a-b-)稀有血型进行筛选,随机抽取672例献血者的标本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的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JK(a-b-)表型和可疑的Kidd血型抗原的确认.结果 在36 23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5例Jk(a-b-)表型,分布频率为0.014%,基因频率为0.012.672例献血者中,Jka和Jk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4和0。 5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分别为0。 21和0。 1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合计为0 .37.结论 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群体遗传平衡法则;若怀疑为Kidd血型系统抗体时,应采用多种配血方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指导对RhD阴性血型稀有血液资源的保存与实用性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方法采用瓷板法对RhD抗原进行初筛,RhD初筛阴性的血液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IAT)进行确认试验;RhD确认阴性的试验标本再进行吸收和放散试验;再用盐水试管法对RhC、Rhc、RhE和Rhe抗原的鉴定。结果从165 041名献血者初筛出651名RhD抗原阴性者,其中RhD阴性抗原确认为633名,弱D型为18名,在633名RhD抗原阴性献血者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36.81%)(A型(30.49%)>B型(26.07%)(AB型(6.63%);RhD阴性血型抗原表现型以ccdee(59.08%)和Ccdee(30.96%)居多,其次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和ccdEE表现型,未见CCdEE表现型。从整体随机抽取确认为阴性的316名献血者中共检测出DEL型71名,所占比例为22.47%。结论把O型CCdEE和ccdEE表现型红细胞,在工作中发现后及时冻存并在临床上针对使用,在建立使用型稀有血型库和解决临床对特殊血型的需求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指导对RhD阴性血型稀有血液资源的保存与实用性稀有血型库的建立.方法 采用瓷板法对RhD抗原进行初筛,RhD初筛阴性的血液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IAT)进行确认试验;RhD确认阴性的试验标本再进行吸收和放散试验;再用盐水试管法对RhC、Rhc、RhE和Rhe抗原...  相似文献   
6.
无偿献血者HBsAg ELISA筛查阳性样本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HBsAg ELISA筛查阳性样本与PCR检测HBV DNA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家国产和1家进口试剂,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作平行检测,并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定值质控血清反应结果,判定其最低检出量;所有HBsAg ELISA试验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PCR扩增HBV DNA重复验证。结果34 724份献血者样本中,3种ELISA试剂共检出HBsAg阳性236份,其中国产试剂A为201份,国产试剂B为156份,进口试剂C为131份,而3种试剂均阳性121份,不同ELISA试剂对相同样本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定值质控血清检测表明,进口试剂C的最低检出量为0.0625ng/m l,2种国产试剂的最低检出量则均为0.5ng/m l。结论不同ELISA试剂在献血者血液HBsAg筛查试验中表现了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所采用的进口ELISA试剂的阳性反应结果与PCR检测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国产试剂与PCR检测的阳性吻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温州地区献血人群Rh血型抗原系统的分布规律及基因频率,为Rh血液的储备和临床疑难配血患者的血液供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白瓷板法对165041名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RhD抗原初筛,可疑者用盐水试管法进行鉴定;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初筛RhD阴性的血液标本进行确认,同时用盐水试管法对RhC、c、E和e抗原的检测。结果:RhD阴性率为0.38%,D基因频率为0.9384,d基因频率为0.0616;RhD阴性献血人群的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cde的基因频率最高;Rh(D)阳性献血人群的表型分布规律为CCDee〉CcDE〉ccDE〉CcDee〉ccDee〉CCDE,组合体基因频率分布规律为CDe〉cDE〉cDe〉CDE。结论:本地区RhD阴性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分布情况,RhD阳性献血人群的表型分布有地域性的特点,从而为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更安全,快速的有效的临床输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007-2013年无偿献血者艾滋病(HIV)感染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对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24%(130/53 9199)。男性献血者HIV阳性率为0.032%,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阳性率0.013%(χ2=19.45,P<0.01);>35~45岁献血者中HIV阳性率为0.053%,为各年龄段最高(χ2=25.85,P<0.01);初中以下、高中/中专及学历不详献血者的阳性率分别为0.043%、0.024%和0.029%,明显高于大专以上学历组(χ2=21.38,P<0.01)。结论: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尤其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等重点人群),同时应该尽快采用核酸检测技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窗口期感染的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温州市中心血站通过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现已实现发往温州市各临床用血单位的血液制品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本文对近4年来温州市献血者的ABO、Rh血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掌握了ABO、Rh血型在温州市的分布特征,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现将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血站血液检测的常规必检项目之一,如何选择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实验方法对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IJSA)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用梅毒螺旋体明胶粒子凝集试验(TPPA)作了确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