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比较外科手术和内镜方法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数据,包括R0切除率、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率、主要并发症、复发率、住院时间和费用,检索时限为2010—2020年。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采用Engauge Digitizer从相关文献中提取生存曲线,并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相关数据。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3705例患者。结果发现,食管癌切除术组R0切除率高于内镜治疗组[OR=0.13,95%CI(0.07,0.27),P<0.001,I2=6%],食管癌切除术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治疗组[OR=0.28,95%CI(0.16,0.50),P<0.001,I2=68%]。内镜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食管癌切除术组[MD=–8.28,95%CI(–12.44,–4.13),P<0.001,I2=96%]。内镜治疗组远处转移复发率[OR=0.58,95%CI(0.24,1.41),P=0.230,I2=0%]和局部复发率[OR=1.74,95%CI(0.66,4.59),P=0.260,I2=40%]与食管癌切除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OS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6,95%CI(0.67,1.11),P=0.25,I2=0%],进一步又分两个亚组,即腺癌组[HR=0.55,95%CI(0.15,2.05),P=0.37,I2=0%]和鳞状细胞癌(鳞癌)组[HR=0.68,95%CI(0.46,1.01),P=0.06,I2=0%],两亚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DS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2,95%CI(0.49,1.05),P=0.090,I2=0%]。食管癌切除术组的费用明显高于内镜治疗组[MD=–12.97,95%CI(–18.02,–7.92),P<0.001,I2=93%]。结论当只考虑患者术后的长期疗效时,无论病理亚型是鳞癌还是腺癌,内镜治疗可能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有效,即使结果表明患者的短期疗效较食管癌切除术差。  相似文献   
2.
随着薄层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检出。中国人群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为保留更多肺功能,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逐渐成为普胸外科的研究热点。由于肺血管解剖变异极多,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术前三维重建和手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各种手段进行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以辅助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实施,达到保证切缘、精准切除的目的。但是,各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劣,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将带来新的变革。本研究对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内镜治疗T1期食管癌将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然而考虑到T1期食管癌患者的淋巴转移风险, 内镜治疗是否能完全取代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显然是一个具有巨大争议的话题。为此, 本文围绕内镜与手术治疗T1期食管癌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比较进行了阐述, 并对内镜治疗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是利用近红外光线激发吲哚菁绿的荧光属性,所发出的荧光信号再由专门的腔镜系统进行收集,并将信号传输到显示器上,从而实现术中实时成像的一门技术。它可以观察术中特定组织的靶向标记或评估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近年随着对吲哚菁绿的物理特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已经在血管探查、实质脏器灌注显影、软组织灌注评估、淋巴显影等方面得到应用。笔者围绕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