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和电子喉镜对喉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26例喉癌,术前均行电子喉镜与CT检查,将喉镜所见和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声门上癌7例,声门癌12例,声门下癌2例,跨声门癌5例.手术病理证实原位癌1例,T1期6例,T2期6例,T3期2例,T4期11例.对于T1、T2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80%,CT分期的准确率为69.2%;而对于T3、T4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23.1%,C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对本组喉癌的T分期准确率为88.5%.结论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可使喉癌术前T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形式,是降低生活质量并造成经济损失及致残的主要原因[1]。当软骨退化关节软骨相互摩擦时,关节损伤就会加剧,导致OA病情的加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等因素的影响,OA的患病率将会不断增加[2]。然而,大多数OA的药物治疗,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氨基葡萄糖仅限于疼痛管理,而不是预防和治疗,手术通常是治疗OA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3.
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对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鉴别的认识。方法搜集鼻咽腔和鼻咽壁异常影像患者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者2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45例。全部病例做了CT和(或)MR检查,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鼻腔后鼻孔息肉和内翻乳头状瘤突向鼻咽腔者19例,与鼻咽壁之间有小气泡影、呈间断性接触表现者18例,前者肿块边缘规则,后者不规则。鼻咽炎、腺样体肥大11例,均位于顶后壁,前缘平直或内凹,CT增强和MR检查均见黏膜线连续;1例右侧口咽炎延至鼻咽右侧壁,无清楚的边缘,占位效应轻微。鼻咽癌33例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肿块前缘弧形前凸,多数伴有咽隐窝变浅或消失和腭帆提肌肿大。结论鼻腔后鼻孔良性肿块突向鼻咽腔,呈间断性接触表现;鼻咽良性病变多位于顶后壁,其前缘平直或凹陷,黏膜线影连续;鼻咽腔恶性肿块前缘多呈弧形前凸,鼻咽癌多有腭帆提肌受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CT诊断鼻腔鼻窦肿块病变的价值。方法100例鼻腔鼻窦肿块,按病变累及部位分3种情况:A,肿块局限于鼻腔;B,肿块累及鼻窦和(或)鼻腔;C,肿块累及鼻腔、鼻窦以外的邻近结构。将鼻腔鼻窦肿块分良性病变组(60例)和恶性病变组(40例),对比分析肿块累及部位情况。结果肿瘤累及部位,良性肿块病变组:A,53例;B,1例;C,6例;恶性肿块性病变组:A,3例;B,9例;C,28例,2组差别显著(Ρ<0.05)。对于肿块骨质结构改变,良性肿块病变组:正常51例,骨质吸收2例,骨质破坏7例;恶性肿块病变组:正常1例,骨质破坏39例,无骨质吸收病例,2组差别显著(Ρ<0.05)。结论根据CT表现,多数可确定鼻腔鼻窦肿块的性质和起源部位。  相似文献   
6.
左颈上部和颌下恶性蝾螈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30岁。发现左颈部和左颌下肿物半年入院。半年前偶然发现左颈部肿物 ,开始为小指头大小 ,后逐渐增大 ,并伴轻微疼痛不适。查体 :于左颈上部可扪及约 2 .5cm×2 .5cm大小的包块 ,边界清楚 ,质硬 ,活动可 ;左颌下可触及一肿大的淋巴结 ,压痛。余未见异常。CT检查 :左颌下腺外侧见约 1.5cm× 2 .0cm× 1.5cm大小的结节状影 ,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 48HU和 94~ 10 0HU ,与颌下腺紧密相连 ,边缘锐利 ;左颌下腺后外方、颈动脉鞘外侧可见 3.2cm× 2 .5cm大小、边界清楚的肿块影 ,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 5 1~ 6 1HU和 10 9HU ,左颈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以下简称臭氧水组),穴位选取对应夹脊穴、风池、肩井、天宗、天鼎、曲池(均为双侧),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5次;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同上,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一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所有治疗结束后(以下简称治疗后)行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与功能量表进行疼痛和症状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症状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VAS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下降更明显,症状功能评分臭氧水组较针刺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