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诊断胎盘早剥的价值和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42例胎盘早剥住院患者的超声表现,并对其漏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胎盘早剥患者中,产前超声诊断26例,诊断符合率61.9%,漏诊12例(28.6%),误诊4例(9.5%)。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捷等临床优势,是诊断胎盘早剥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基于知识的放射治疗技术(KBRT)相关概念和KBRT技术的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KBRT中的特征检索法以及在机器学习上的应用。随后回顾了当前KBRT在多部位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及对于剂量学评价标准的改进、KBRT模型相关参数和离群值的研究以及KBRT与多种放疗技术相结合等研究热点。文章还指出了KBRT技术在现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而进一步提出了KBRT在今后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并对KBRT在多中心合作、自适应放疗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的深入研究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位基因突变与HBV基因型、HBV复制以及患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HBV DNA阳性患者进行荧光扩增检测前C区1896变异、HBV DNA基因分型、HBV DNA定量检测,酶免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eAg及HBeAb,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前C区1896变异者ALT水平为(109±111) U/L,比野生型者显著上升(P<0.05);1896位点变异与HBeAg、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无关;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C型显著高于B型(P<0.05).结论:HBV DNA前C区1896变异感染可能与肝细胞受损加重有关;基因型C型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提示C型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成分柠檬精油(LEO)、柠檬烯(LIM)及茶多酚(TP)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细菌表面疏水性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下浓度作为实验浓度;采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测定 S.mu-tans 表面疏水性;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评价 S.mutans 的黏附。结果:LEO、LIM、TP 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对S.mutans 表面疏水性及粘附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P <0.05);1/2 MIC 和1/20 MIC 时 LEO 抑制表面疏水性的作用强于 LIM和 TP(P <0.05)。结论:LEO 具有防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种小型地效翼救助船,提高海上救援的时效性.方法:将小型地效翼救助船设计为双层底结构,船底设计为U形且有较长的平行中体,机翼设计为双凸翼型.采用救助艇的主船体作为母型,根据母型船资料确定主船体的主尺度,并运用SolidWorks进行外观设计.根据船舶的稳性与船员和伤员的舒适性,确定救助舱室的布置,并利用3D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应用于胎儿尿道下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31例孕妇的病历资料,产前均因疑诊胎儿尿道下裂而序贯予以2DUS和辅以3DUS检查,总结胎儿尿道下裂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漏误诊情况,比较不同声像图特征的出现几率及对尿道下裂的正确诊断率。以分娩(或引产)后的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尿道下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计31例患者,经生产(或引产)后确诊为非尿道下裂6例,尿道下裂25例。“阴茎短小”的出现率高,但特异性差;而“喷尿异常”与“尿道连续性中断”出现率低,但特异性高。31例疑诊病例,经2DUS准确诊断22例,漏诊5例,误诊4例,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0%、33.33%、70.97%;而2DUS辅以3DUS准确诊断27例,漏诊3例,误诊1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00%、83.33%、87.10%。两种成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尿道下裂的可靠手段,2DUS辅以3DUS应用于尿道下裂的产前诊断,相较于单用2DUS,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3DTVUOT)对早期宫角妊娠(CP)与间质部妊娠(ITP)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P和3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因临床疑诊早期CP或ITP被序贯予以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U)和3DTVUOT检查,对妊娠病灶与宫腔的相通情况、病灶周围肌层完整性和厚度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以手术 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应用于CP和ITP定性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 结果 CP患者的妊娠病灶与宫腔相通率(9143%)高于ITP(833%),病灶周围包绕肌层的厚度(608±135) mm高于ITP (195±058)mm,完整性(100%)亦高于ITP的(72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TVU定性诊断CP和ITP的敏感性(8611%)、特异性(7714%)及准确性(8168%)均明显低于3DTVUOT(分别9444%、8571%、90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TVUOT对CP和ITP的早期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优于2DTVU,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早期妇女焦虑、抑郁现状,探讨孕早期焦虑、抑郁对孕中期增重的影响。方法 利用成都孕妇队列开展前瞻性研究,整群随机选取2017年成都市某三甲妇幼保健机构产前门诊孕6~14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信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收集孕早期妇女焦虑和抑郁信息,分别计算孕早期焦虑和抑郁标准得分,按三分位数分别由低到高分为三水平组(T1、T2、T3),参照中国常模标准分别评价孕早期焦虑和抑郁状态。分别于孕6~14周、24~28周测量孕妇体重,计算孕中期增重速率,依据《中国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801-2022)判断孕中期增重状态(过缓、适宜和过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早期焦虑和抑郁分别与孕中期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有效样本量为986例。孕早期平均焦虑、抑郁标准得分分别为(37.94±7.00)、(40.43±8.95)分,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5%、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水平与其30天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499例已诊断为COPD并因急性发作入院的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n=463)和死亡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再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n=250)和RDW高值组(n=249),比较两组30天预后的差异,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RDW水平[14.1(13.1~14.8) vs 15.0(13.2~16.2),P=0.005]显著高于存活组,同时年龄、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亦显著增高(P<0.05)。RDW高值组的30天的病死率显著高于RDW低值组(10.0% vs 4.4%,P=0.016)。RDW水平(标准偏回归系数=0.116,P=0.015)、较差心功能(标准偏回归系数=0.23,P=0.000)及白细胞计数(标准偏回归系数=0.169,P=0.000)与AECOPD预后不良呈独立线性相关。 结论 RDW水平与 AECOPD患者的30天预后密切相关,对判断其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成都地区孕妇各孕期脂肪和脂肪酸摄入量、食物来源。方法 利用2017年成都孕妇队列数据,选取成都市某三甲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建卡的1652名孕6~14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分别于孕早、中、晚期收集食物摄入种类及数量,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补充剂摄入剂量及频率,计算DHA补充剂平均每日摄入量。参照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数据库和《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计算孕早、中、晚期脂肪和脂肪酸平均每日摄入量,并分析食物来源。依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评价脂肪和脂肪酸摄入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总脂肪和各类脂肪酸摄入量随孕期增加呈上升趋势。孕早、中、晚期总脂肪平均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64.8、81.2和88.5 g/d,脂肪供能比高于30%E的比例分别为67.7%、77.6%和82.9%。各孕期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供能比中位数分别为7.9%E、8.9%E和9.7%E,SFA供能比高于10%E的比例分别为20.9%、31.9%和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