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
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3例患者恶性血液病进行骨髓染色体分析。结果 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有29例,阳性率为46%。结论染色体检查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 应用R显带技术对CML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7例CML患者中62例检出费城染色体Ph,阳性率为92.5%,其中有12例除Ph阳性外还合并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结论 对C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对病情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黄疸、贫血患儿中A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统计阳性率及分布情况,探讨不规则抗体、尤其是Rh系统血型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并作为早期诊断、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筛检有黄疸...  相似文献   
5.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分子标志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相互易位而形成的费城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预后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有重要价值。现统计我院近两年来CML患者的骨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重症肝炎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此类患者肝脏功能的衰竭不仅使维持生命所需的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严重缺乏。而且造成体内毒性物质的大量堆积,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现有的病因疗法及传统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往往难以代偿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烧伤初期内环境改变及输血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大面积重度烧伤初期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于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检测其血常规、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指标等体内内环境变化情况.对其除给予常规烧伤治疗外,同时根据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手术出血、创面渗血及病情发展情况,给予适当的成分输血治疗,观察患者输血情况并监测其内环境变化.选择同期于同一医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3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指标等体内内环境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在烧伤初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其中,烧伤后第1天内其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除入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从烧伤后第3天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烧伤初期亦存在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其中,烧伤后第1天其血液pH值、全血剩余碱(BE)含量及HCO3-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烧伤后第1天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重度烧伤患者的血液呈浓缩状态,而烧伤后第3天这些指标均明显下降,与烧伤第一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第1天,其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开始下降,但烧伤后第21天再次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48 h内,对研究患者输注的成分血以血浆为主,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输血量明显增多,红细胞、血小板和冷沉淀多种成分血均须输注,并且烧伤后第3~14天内,患者红细胞计数、Hb水平及Hct多项指标经输血治疗后均较输血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重度烧伤患者烧伤初期内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输血治疗是成功救治重度烧伤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妙婵  蔡葵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80-218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与检验结果。结果:16例肝脏移植术受者术中输血量RBC平均为20.25U,PLC平均用量为9.38U,FFP平均用量为2781ml,冷沉淀平均用量为9.22U。结论:尽管肝脏移植术中血液制品的用量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仍属于大量或超大量用血。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检验监测,有针对性地补充和输入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10.
陈妙婵  蔡葵 《海南医学》2014,(21):3186-3188
目的通过对"Mur"抗原的制备研究,探讨意外抗体筛查检出抗"Mur"抗体的临床意义,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血液,预防输血反应,确保有效输血及输血安全。方法首先用含Mur抗原谱细胞筛查出抗"Mur"抗体,然后用该抗"Mur"抗体制备"Mur"抗原作为4号筛查细胞,用于输血前的意外抗体筛查。结果 8 200例抗体筛查中抗"Mur"抗体阳性68例,阳性率为0.83%。该68例患者中,33例有反复输血史,26例有妊娠史,由于产生意外抗体而引起疑难配血者38例。结论意外抗体筛查检出抗"Mur"抗体能有效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