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视力残疾青少年日常身体活动、静坐水平及其与运动自我效能的关系,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视力残疾程度和运动自我效能对身体活动的影响。方法 2022年10月至12月,南京市盲人学校13~18岁视力残疾学生79例,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统计每天静坐时间(ST)、轻身体活动(LPA)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所占时间的百分比。在教师辅助下完成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测评,以及身高和体质量测量。结果 视力残疾青少年每天LPA、MVPA、ST时间分别占(15.45±5.99)%、(4.55±2.15)%和(80.00±6.99)%;与女生相比,男生LPA较多(F=5.330, P <0.05),ST较少(F=5.760, P <0.05);与16~18岁学生相比,13~15岁学生MVPA较多(F=11.292, P <0.001),ST较少(F=8.279, P <0.01)。运动自我效能评分与ST、LPA、MVPA、年龄相关(|r|> 0.254, 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自我效能(β=0.224)和年龄(β=-0....  相似文献   
2.
综合学校健康教育(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CSHE)是由资深健康教育专家为K-12年级(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学生提供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经验课程,旨在预防疾病,避免或降低健康风险行为的产生和流行,促进学生正确健康态度与行为的养成,提升健康素养,使学生获得并保持一生健康所必需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包含智力、情绪、身体、社会等多个领域[1-2].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最近,有关学者提出了以清泻法为原则来对抗运动性疲劳的观点,从中医的整体思辨性出发,这一思路无疑给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者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作者从中药清剂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思路以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10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运动组(9只)。运动组SHR进行为期10周,每周5次,每次60min的游泳运动训练。实验期间每两周测定SHR血压,10周运动后,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血小板NO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结果:运动组大鼠血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浆和血小板NO水平显著上升,血浆vWF和P-选择素显著降低。结论:规则有氧运动能产生较平稳持续的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高血压内皮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状态,降低高血压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Ⅱ ,UⅡ )是人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 ,近年已从人体中克隆出来 ,体内一种孤立的G 蛋白耦联受体 (GPR1 4)是其特异性受体 ,主要分布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UⅡ与GPR1 4结合后 ,引起细胞内Ca2 浓度增加 ,参与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就近年来UⅡ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小板NO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大鼠进行为期10周、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游泳运动训练。实验后测定两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内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运动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小板NO含量、NOS活性及SOD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有氧运动能提高血小板NO含量和生物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这可能与有氧运动提高血小板NOS活性和降低血小板内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华卫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21-1322,1325
目的 探讨八段锦对病残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身体测量以及访谈等方法,对南京某高校38名病残大学生16周八段锦锻炼前后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和实验前比较,16周八段锦实验后,病残男、女大学生胸围和男生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压、心率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活量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CL- 90测试除强迫、敌对、恐怖症状因子外,其他因子实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16周八段锦锻炼能改善病残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生理功能,发展下肢力量与柔韧素质,对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华卫  窦丽  侍崇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43-1448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和后续干预进行比较,美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具有3 个特征: 测试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管理的系统化与指导性以及信息化应用的科学先进性.在体质监测后续干预环节,美国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反馈制订了针对性的体力活动和健康促进计划,具有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和多维度干预等特点,且注重监测信息的反馈和指导,并设立不同环节的奖励机制.建议中国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加强个性化体质报告和体力活动的综合评估; 加快体质监测的电子应用技术开发,开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共同参与的体质监测后续干预;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开发和推广适合国情的青少年体力活动和健康促进计划,完善体质监测的反馈功能和监测后的奖励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高校慢性病大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适能水平,探讨慢性病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慢性病预防、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以及选取适宜干预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3所某普通高校慢性病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的问卷调查,对他们健康体适能进行测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大学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22.5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方面健康素养的具备比例分别是44.26%、12.34%和61.70%;慢性病大学生BMI指数的平均值在23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同龄普通大学生(P<0.01),肺活量、握力和坐位体前屈远低于全国水平(P<0.01);慢性病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与其体质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心肺适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尤其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是有效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对偏瘦群体的干预,提高其BMI指数应当考虑健康素养在自我效能和行为变化交互中的角色作用;对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干预首要考虑不同运动项目对其心肺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研究展望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中药抗运动性疲劳是运动医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最近,有关学提出了以清泻法为原则来对抗运动性疲劳的观点,从中医的整体思辨性出发,这一思路无疑给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视野。作从中药清剂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思路以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