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本回顾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2000—2003年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及支架术治疗的4例慢性透析合并冠心病患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及支架术治疗慢性透析患冠心病的可行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血透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异位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的研究报道了各种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优缺点及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工作中作发现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异位的并不少见,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4年34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及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脂药物引起横的纹肌溶解症多由他汀类药物所致,单独由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十分少见.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资料,探讨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深对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危害性和早期诊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笔发现冠心苏合丸可以引起肾损害,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病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调脂药物引起横的纹肌溶解症多由他汀类药物所致,单独由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十分少见。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资料,探讨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深对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危害性和早期诊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非诺贝特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48岁女性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因血脂增高给予非诺贝特200mg口服,1次/晚。服药前查Hb97g/L,PLT202×109/L,血Cr907μmol/L,BUN30.62mmol/L,TG2.56mmol/L,TC5.4mmol/L,ALT16U/L,AST37U/L,CK52U/L,LDH182U/L,血电解质正常。服药11d后,患者出现乏力、周身肌肉酸痛,尿色加深,尿量自1800ml/d减少至250ml/d。查:Hb79g/L,PLT102×109/L,Cr1112μmol/L,BUN37.1mmol/L,K 8.7mmol/L,CK1979U/L,ALT619U/L,AST1880U/L,LDH3470U/L。尿常规:蛋白( )、潜血(┼┼┼)。血气分析:pH7.503,PCO236.1mmHg,PO255mmHg,SO20.863。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合并肝、肾功能损害。立即停用非诺贝特,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6d后肌肉疼痛、乏力好转,尿量恢复至650ml;8d后Hb、PLT、血CK恢复正常;12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术治疗慢性透析患者冠心病的疗效、注意事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304临床部肾内科5例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术治疗慢性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资料,观察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介入检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透析方法及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结果5例患者中有3例行PTCA 支架术,术后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均缓解,2例随访5-28个月后再发心绞痛,1例随访已38个月未再发作心绞痛。1例仅行PTCA扩张术,术后2月复发心绞痛,8个月后发作急性心肌梗死。1例病变轻未治疗。1例术后第1天出现左心衰竭。术中选用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术前及术后当日行血液透析,术后透析用动脉鞘管做动脉端,未追加肝素,无渗血及透析器凝血。术后有2例尿量减少,1例出现尿量一过性减少。结论慢性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行,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慢性透析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范围广,多支多处病变、长病变、开口及分叉部位发病率高,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肾功能不全及透析时间不平行。选择低渗性非离子型造影剂,术后适量补液,术前、术后透析可减少造影剂的肾损害。术后用动脉鞘管做动脉端透析安全可行,可不再加用肝素。  相似文献   
9.
冠心苏合丸相关性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附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含青木香)相关的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7例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引起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探讨服药至发现肾功能损害时间、服药时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27例患者均因疑诊冠心病服用冠心苏合丸.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伴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程度较肾功能减退程度重;有26例出现肾萎缩;发现时19例(占70.4%)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8例(占29.6%)进入慢性肾病3~4期.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和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24 h尿蛋白定量为120~900 mg,平均(490±250)mg;镜检少有红、白细胞.16例患者按说明书规定的药典剂量(每次1粒,每日2~3次)长期间断服用冠心苏和丸,10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用(每次2粒,每日2~3次);27例中有26例为间断反复服用,有1例持续服用冠心苏合丸直至发现肾功能不全.服药时间1~120个月,平均(37.38±31.58)个月;总用药量约50~43 800粒,平均(4 576.00±8 830.54)粒,有3例用药总量不详;开始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的时间为30~216个月,平均(95.41±56.74)个月.相关分析表明,肾功能减退程度与贫血程度、服药时间明显相关.结论服用冠心苏合丸可引起肾脏损害,且药典规定剂量的冠心苏合丸即可导致肾脏损害.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起病隐袭,多有冠心病史,发现时绝大多数患者已进入慢性肾病5期.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功能异常及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24 h尿蛋白量均低于1 000 mg.建议临床上应避免服用冠心苏合丸,调整冠心苏合丸组方,停用青木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