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目的评估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在结直肠非急诊手术中的作用,探讨术前不行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例因结直肠腺瘤或腺癌拟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按1.5∶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MBP组(120例)和非MBP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d内的心血管并发症、全身感染性并发症和手术部位相关并发症。结果 135例患者完成试验,MBP组81例,非MBP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良恶性、吻合部位及方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和1.9%,全身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和13.0%,手术部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和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P组1例、非MBP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两组各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非急诊手术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并不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肿瘤直径越大、Borrmann分型、TNM分期越高及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D2淋巴结清扫术在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5年存活率方面均优于D1、D3清扫术(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由于D2根治术较D1、D3根治术在预后有明显优势,且D3根治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胃癌D2根治术清扫范围较为合理,D3根治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胰腺I/R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灯盏花素组(C组),各组15只。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缺血30min再灌注0、6、12h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lB(interleukim1β,IL-1β)的含量和胰腺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其他组明显;在再灌注0、6、12h时B、c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但c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C组在再灌注6、12h时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降低大鼠胰腺I/R损伤时血清TNF-α、IL-1β水平和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对大鼠胰腺L/R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PA)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 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小切口腹腔引流术组(B组),常规治疗+早期开腹手术组(C组),常规治疗+延期开腹手术组(D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其他组有明显降低(P<0.05);D组在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较A、C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现已规范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它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占急性胰腺炎的15%~30%,死亡率为2%-22%,国外为10%~40%。由于国内外学者对SAP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SAP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SAP近年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占急性胰腺炎的70%,死亡率为2%-22%,国外为10%~40%。由于国内外学者对ABP诊断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ABP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ABP近年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癌性梗阻病例的理想外科处理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68例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8例中,一期切除吻合52例,其中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8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4例;行Hartmann一期肿物切除造口,二期闭瘘手术10例,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瘘和捷径手术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0例,死亡1例,病死率1.5%。67例痊愈出院。结论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期处理前提下,一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减黄对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对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低位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减黄组入院时总胆红素为(268±70)μmol/L,至术前下降为(174±55)μmol/L,与减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减黄组术前总胆红素[(248±85)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31/78),其中减黄组为46%(11/24),未减黄组37%(20/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术前减黄不能降低低位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小切口腹腔引流术组(B组),常规治疗+早期开腹手术组(C组),常规治疗+延期开腹手术组(D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A、C组死亡率最高,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除A组外)及住院费用方面较C、D组有明显降低;D组在病死率较A、C组有明显降低.结论 SAP应采取个性化治疗,早期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