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男46例,女52例)分为CSII组及MDI组,强化治疗2周后,结果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血清GSP下降及血清C肽水平的增加均优于MDI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因素而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环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截肢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控制糖尿病足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对糖尿病足感染的细菌学特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选用合理的抗生素,进而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磺脲类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磺脲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时发生继发性失效的原因。方法应用单一磺脲类药物(日最大剂量)1个月后,空腹血糖(FBS)≥10.0mmol/L或餐后2h血糖≥13.9mmol/L者作为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组(失效组,43例);应用单一磺脲类药物(服用剂量≤日最大剂量),FBS≤7.0mmol/L且餐后2h血糖≤10.0mmol/L者作为磺脲类药物有效组(有效组,41例)。测定两组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的变化,了解B细胞分泌功能。静脉推注正规胰岛素,观察血糖下降的最大速率,估计胰岛素的敏感性。静脉推注胰高糖素,了解B细胞的储备功能。结果磺脲类降糖药物刺激后,有效组的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明显高于失效组;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大致相同,失效组中大部分(约3/4)病例对胰高糖素刺激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性。结论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的原因主要是B细胞对磺脲类药物反应性降低、分泌功能减退,而对胰岛素敏感性变化不大;失效组中大部分患者的B细胞对胰高糖素仍有较好的反应性。故胰高糖素试验仅可作为判断B细胞储备功能的指标而不宜作为区别磺脲类药物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马晓英  王怡  沈莹  陆雷群  陈曼  陈玲  郁忠勤 《上海医学》2012,35(11):980-98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应用方便、可重复及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其与DR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住院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组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清DPP4活性水平。方法正常人群组29例及2型糖尿病组83例,分别记录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和C肽水平,并分别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清DPP4活性水平。结果正常人群组空腹DPP4活性水平为(540.58±160.22)pmol/min,餐后2h为(508.32±203.58)pmol/min;0min和120min之间无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空腹DPP4活性水平为(583.12±289.28)pmol/min,餐后2h为(638.65±316.19)pmol/min;0min和120min之间有差异(P<0.05);其中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人群组在0min的DPP4水平(P<0.05)及120min的DPP4水平(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正常人群中,其血清DPP4的活性水平不随进食即血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其空腹还是餐后血清DPP4活性水平均要高于正常人群组血清DPP4的活性水平,并且随进食即血糖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入选T2DM 患者19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根据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值是否低于37.5 nmol/L ,分为低25‐OH‐D3亚组(LVD 组,n =80)及非25‐OH‐D3组(NLVD组,n =110)。测定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LVD组的HOMA‐β显著低于NLVD组( P<0.05),FPG及HbA1c值较后者有上升趋势。相关分析提示25‐OH‐D3与H O M A‐β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25‐OH‐D3水平较健康人群低下,且与胰岛分泌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6月从60例糖尿病足病人标本中分离的细菌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糖尿病足感染标本中检出的细菌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48.05%,革兰氏阴性菌(G-)占45.45%,真菌占6.49%,其中10例为混合菌感染。被检出的G+球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G-杆菌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结论本研究对于糖尿病足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仅供临床参考,由于菌种多变、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故及时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合理有效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是腹主动脉壁的扩张膨出,其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男性多于女性。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和膳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我科近期发现1例腹主动脉瘤合并败血症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超声显示钙化灶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的钙化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47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 与其术前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 显示,甲状腺恶性结节102个(恶性组),良性结节384个(良性组).恶性组钙化灶及微钙化灶构成比分别为69.6%(71/102)、45.1%(46/102),均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8.5%(71/384)、1.0%(4/384,P值均<0.01).去除性别因素后,≤45岁亚组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钙化灶构成比为81.6%(31/38),微钙化灶构成比为68.4%(26/38),均显著高于>45岁亚组[62.5%(40/64)、31.2%(20/64),P值均>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的钙化灶是甲状腺癌的一项特异性指标,一旦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内有钙化灶,尤其是微钙化灶,年龄<45岁且伴较大结节者,应该高度警惕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