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6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讨分娩镇痛对产程,母婴影响,采用蛛网膜下腔(脊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方法,用于分娩镇痛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采用CSEA方法分娩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后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间各产程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活跃期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皆无差异。实施分娩镇痛时机对分娩结局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ESA分娩镇痛法起效快,疼痛阻滞完善,副反应少,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低治疗量丙戊酸钠引起的神经功能异常2例报告潘英廖卫平何小诗陆雪芬丙戊酸钠(VPA)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抗癫痫药。虽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但疗效确切。在常规治疗剂量(20~30mg/kg·d)范围内,不良反应少见[1]。但我们在临床抗癫痫治疗中,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的CO2麻醉气囊吸入法评价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 70例体检健康人入选本试验组.常规TCD检查后,进入TCD8.0 CO2反应监测软件,取双侧MCA作监测血管,经改进的麻醉呼吸气囊接可充气呼吸面罩,使受检者吸入5% CO2和95% O2混合气体1min诱发高碳酸血症,经过度换气试验诱发低碳酸血症,计算试验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结果 5% CO2吸入1 min后,Ⅰ、Ⅱ两年龄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增加率分别34.23±11.29% 和35.15±10.35%;过度换气后,Ⅰ、Ⅱ两组正常人血流速度的下降率分别为39.93±7.59%和43.37±10.23%;两组之间血流速度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CO2麻醉气囊吸入法和过度换气法评价脑血管反应和储备能力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其后的癫痫发作是否具有保护和预防作用以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GM1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氧缺血后脑损害的形态学改变,兴奋性氨基酸Glu阳性(Glu-IR)神经元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阳性(GABA-IR)神经元表达和GM1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盐水处理组与GM1治疗组相比病变较重,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数目减少与GMI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GM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新生大鼠缺氧拭岂血后病损灶,保护Glu-IR神经元和GABA-IR神经元,尤其是对GABA-IR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提示GM1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的癫痫发作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心脑血管病(CVD)综合防治措施在社区实施的效果以及所需的卫生成本,总结适合农村社区CVD综合防治的工作模式.方法对古镇社区6.3万人口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CVD综合防治干预,内容包括高血压管理、控烟、合理营养、全民健身运动及糖尿病管理等.结果通过10年的干预,全人群血压知晓率为70.29%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逐年提高,其中管理率达到80.50%,总控制率达到45.80%,而血压<160/95mmHg控制率为58.80%,血压<140/90mmHg控制率为32.80%;干预点社区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下降,其差值分别为7.23mmHg和3.92mmHg;全人群CVD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KAB)水平明显提高;全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由1997年的146.90/10万和108.63/10万下降到 2002年的105.83/10万和69.90/10万,6年来分别减少了41.07/10万和38.73/10万,且发病年龄后移;经济学分析表明,1997~2001年的平均效益-成本比为2.32.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CVD综合防治是有效的,但尚需加大干预力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脑梗死发病急性期血压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1年1月至12月收住院的发病时间少于24h的脑梗死患者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8±10)岁;记录其发病时的血压以及住院第1~3天的平均血压,出、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cationofRankin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和改善的分值以及住院天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P<0·01),未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多出现低血压(P<0·01)。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水平正常或者轻度升高的患者出院时NIHSS改善程度分别是(1±4)、(5±2)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急性期明显低血压组患者的死亡率和继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的急性期血压过低或者过高均有可能加重病情,而发病时血压偏低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脑梗死急性期注意血压监护以及调整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轻度升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症肝炎是以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危重传染病.病死率可70%以上[1],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及普及,已经成为重症肝炎、肝衰竭及其他一些疾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2].2006年12月-2011年9月我科在内科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社区连续五年脑血管病死亡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居民中社区人群连续5年死亡资料进行前瞻性观察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81.95/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08.81/10万,在死亡的脑血管病中,出血性占61%,缺血性占31%,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第四、五年,脑血管病死亡率比干胆的分别下降了47%和76%,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了干预和加强对社区人群脑卒中防治的宣教能有效地降低本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两周岁前开始发生抽搐的418例的病因。出生30日内发生新生儿抽搐者86例,332例在婴儿期(1月~23月)发病,12例在新生儿及婴儿期都有抽搐。作者根据病史、家族史、体查、神经系统检查、血液化学、脑脊液、小便等检查,颅骨平片,气脑造影或尸检等进行了病因研究。其结果,病因属于出生前因素者有67例(16%),出生时因素者49例(12%),出生后因素者158例(38%),未明者44例(34%)。出生前因素包括大脑畸形23例(6%),其中并有躯体某些结构异常如白内障或肢体畸形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美多巴(Madopar)新剂型能否解决长期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人出现的症状波动等问题。方法 利用Madopar缓释剂(Madopar HBS)和Madopar“快”(DM )对一组长期应用Madopar 标准片而出现症状波动的帕金森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 DM 的作用很快,在0.5h 内达到高峰,能很快缓解晨僵和下午“关”症状;M adopar HBS的作用明显长于普通片,使剂末现象和症状波动减轻。经过新剂型治疗后,多数病人原有的症状波动改善,Webster 评分明显下降。两种新剂型的主要副作用有:短时间的胃肠道反应和头晕等表现。结论 在长期Madopar 治疗后出现症状波动的病人,可以配合Madopar新剂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