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血清中白介素(IL)-33、可溶性ST2(sST2)的水平,研究他们在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按严重程度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发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检测4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33、sST2、免疫球蛋白E( IgE)的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 Eos)的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上述各指标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研究它们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血清中IL-33、sST2、IgE、Eos(%)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2)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外周血中IL-33、sST2的水平与IgE和Eos之间两两呈正相关性(P<0.05)。(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血清中IL-33与sST2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血清中IL-33、sST2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IL-33、sST2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血清中升高;(2)IL-33及sST2可作为支气管哮喘炎症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血清叶酸、Vitamin B12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itamin B12、叶酸,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测定理想体重百分数、上臂肌围。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叶酸、Vitamin B12、血清白蛋白、理想体重百分数、上臂肌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叶酸、Vitamin B12水平与理想体重百分数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叶酸、Vitamin B12缺乏,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须注意补充叶酸、Vitamin B12使患者营养得到均衡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慢性肺心病胸腔积液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治疗组)、胸腔穿刺治疗(对照组)。分别评价两组治疗方法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胸液消失时间、安全性、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和胸水消失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置管治疗慢性肺心痛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可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中等量及以上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测定COPD患者血清叶酸、VitaminB12、铁蛋白水平临床意义及HGb、MCV、MCHC与其关系.方法 对62例COPD患者与31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叶酸、VitaminB12,采用微粒酶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铁蛋白,采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测定HGb、MCV、MCHC.结果 COPD患者血清叶酸、VitaminB12、HGb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CV、MCH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COPD患者吸烟和无吸烟,男性和女性之间叶酸、VitaminB12、铁蛋白比较无差别(P>0.05);COPD患者HGb、MCV、MCHC与血清叶酸、VitaminB12、铁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清叶酸、VitaminB12缺乏和贫血,但HGb、MCV、MCHC与叶酸、VitaminB12、铁蛋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早期纤支镜检查、PSB取痰液标本培养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诊疗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机械通气患者3天内接受纤支镜检查,PSB取痰液标本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行纤支镜下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31例机械通气3天内常规吸痰管吸引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采样培养的阳性率、纤支镜吸引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疗效、纤支镜吸引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及纤支镜检查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纤支镜检查结果:口腔分泌物5例占19.35%,气管插管囊上积液10例占32.26%,气管支气管炎症5例占19.35%,气管支气管黏膜霉菌斑2例占6.45%,气管支气管异物2例占6.45%,痰液堵塞支气管2例占6.45%,对照组2例改为纤支镜检查;对照组与治疗组痰采样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9.35%和25.81%(P<0.05);治疗组纤支镜治疗前后,患者pH改善、PaO2升高、PaCO2下降、SO2升高(P<0.05),3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pH改善、PaO2升高、PaCO2下降、SO2升高(P<0.05);纤支镜检查不良反应发生:鼻腔气管黏膜出血2例占6.45%,血压升高8例占25.8%,指脉氧减低12例占38.7%。结论机械通气时早期纤支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获得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呼吸道内吸引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疗效确切,纤支镜检查治疗危险性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镇静药物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静脉置管并发症和对病情观察、预后、费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23例静脉置管的有机磷农药中、重度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分为镇静治疗组140例,非镇静治疗组83例,比较两组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镇静药物对病情观察的影响。结果镇静治疗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24例,非镇静治疗组深静脉置管并发症21例,两组比较导管脱出率、动脉损伤局部渗血率有差异(P〈0.05);镇静治疗组与非镇静治疗组比较患者瞳孔直径、心率、皮肤干燥无明显差异(P〉0.05);镇静治疗组与非镇静治疗组比较患者治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无差异(P〉O.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静脉置管时给予镇静治疗可以减少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镇静治疗不影响患者病情观察,临床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呼吸机管道冷凝液、呼吸机管道、下呼吸道病原菌及护理人员手表面微生物分布和其相关性,探寻VAP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ICU内30例VAP患者呼吸机管道冷凝液、呼吸机管道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及护理人员手表面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 3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菌培养阳性64株;吸机管道冷凝液细菌培养阳性46株,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78%;呼吸机管道细菌培养阳性35株,与呼机管道冷凝液细菌结果的符合率为91%,与其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64%;护理人员手表面细菌培养阳性12株,与回路冷凝液微生物培养结果符合率为8%,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培养结果符合率为8%,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符合率为5%。结论呼吸机管路—管路冷凝液—患者呼吸道是VAP病原体来源途径之一;护理人员手表面污染细菌是呼吸机管道冷凝液微生物来源之一。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冷凝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治疗VAP抗菌药物选择具有临床意义;及时更换污染的呼吸机管路和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预防VAP发生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COPD的并发症和伴随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掌握COPD患者防治现状,为我国农村COPD人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沭阳县四个乡镇农村年龄在65岁以上的体检人群和曾住院患者,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主要包括COPD患者吸烟、戒烟情况、COPD患者并发症、并存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防治状况等.结果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COPD总患病率约为8.7%,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6.7%vs5.3%%,P<0.01);患者中男性吸烟率约81.7%,平均吸烟时间28.3年,平均22.6支/天,戒烟时间平均5.4年,医务人员劝导吸烟率约为85.5%;接受劝导并成功戒烟者约占74.5%.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率约为47.8%.并存疾病:合并高血压率为10.4%,合并糖尿病率为7.8%,合并脑卒中后遗症率为4.6%.患者生活自理率为51.2%,生活部分自理率为3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为16.1%;肺康复锻炼:呼吸功能锻炼率6.8%,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率4.48%,流感肺炎疫苗接种率2.5%.治疗药物选择: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5.07%,使用抗胆碱能药物10.6%;使用氨茶碱12.3%;使用中草药和偏方制剂45.7%.结论沭阳县农村COPD患者管理水平存在不足,需要提高医患双方、医疗管理人员及社会各界对COPD的认识,认识戒烟工作紧迫性、艰巨性、早期戒烟必要性,另外根据我国目前国情,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的治疗管理模式,提高我国农村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进行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沭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经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腔积液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58例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其中3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导管脱落,1例出现医源性气胸。治愈率51。7%,好转率34.5%。结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种硒便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