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作为术后栓塞止痛剂,观察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情况。材料与方法介入栓塞疗法是目前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疼痛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本实验对100例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人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mg肌肉注射,连续3d;对照组每人每天200mg曲马多口服。结果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止痛作用(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作为栓塞术后止痛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N]2+间接标记二硫代氨基甲酸脱氧葡萄糖(deoxyglucose dithiocarbamate,DGDTC)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在荷瘤模型小鼠和兔的显像效果。方法药代动力学研究:标记后的[99TcmN]-DGDTC化合物经耳缘静脉注射入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体内,于特定时间点采血测定放射计数,以专业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计算。动物肿瘤模型显像:分别以荷瘤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分别移植H22鼠肝癌细胞系和VX2兔肝癌细胞系于10只小鼠和5只兔子皮下,待肿瘤成型后静脉注射99TcmN-DGDTC复合物行显像观察,并均以99Tcm-高锝酸盐显像作为对照研究。扫描方法:采集血流相、血池相和连续静态图像直至注射后2-4 h(小时)。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证明99TcmN-DGDTC复合物体内分布为二室模型,有效半衰期为34.05 min。显像结果证明99TcmN-DGDTC复合物能充分显示小鼠和兔肿瘤模型的病变所在,注射后2 h肿瘤区/周围组织放射计数比值大于2。结论药代动力学和显像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99TcmN-DGDTC作为新的肿瘤代谢显像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硬化性骨髓瘤伴POEMS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34岁。双下肢疼痛、乏力半年,加重1月。体格检查:被动体位。全身皮肤多发红色丘疹,颈胸部为著。腰1、2椎体压痛,腰椎、双下肢活动受限。双足针刺觉减退,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双侧乳腺发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CRP、RF、ESR、PTH、血K及入轻链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的Geatti减影法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断价值.方法:减影法,静脉注射9TcmO4-37 MBq,20 min后行甲状腺动态显像,然后静脉注射99Tcm-MIBI 740 MBq,2 min后再次行动态显像,两组动态影像以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减影运算获得阳性病灶.对照组采用双时相法,上述动态采集结束后立即采集早期图像,3h后采集延迟图像.以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54例病人中有52例成功进行了减影扫描,其中50例成功实现病灶定位,检出率为92.59%(50/54).所有54例病人均进行了双时相法扫描,共检出病灶17例,检出率为31.48%(17/54).两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00,P<0.000 1).结论:改良的Geatti减影法显像较双时相法更容易发现功能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骨显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骨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骨显像及CT资料。结果:21例患者累及颈椎9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骶椎3例,7例患者同时累及2个以上脊柱节段。2例患者见单发病灶,其余19例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其中呈比邻分布者18例。3例患者伴有脊柱外骨质受累,其中肋骨2例,股骨1例。41个病灶有CT对照,其中椎体型11个,椎间型14个,椎旁型9个,附件型7个。在放射性分布方面,椎体型、椎间型及椎旁型多累及相邻多个椎骨,单发病灶较少,而附件型单发病灶比例相对较高。在放射性形态方面,椎间型多为整个椎体放射性浓聚,附件型均为局灶性放射性浓聚。结论:脊柱结核的典型骨显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呈比邻分布且不伴肋骨或四肢受累,骨显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DLK1是胚胎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之一,属于EGF超家族,具有6次跨膜结构,参与细胞分化和决定。成年人,DLK1在除脑组织外的健康体细胞不表达,但在部分肿瘤中表达,如小细胞肺癌、骨髓纤维化和肝癌。由于DLK1是细胞膜表面蛋白,因此其作为疫苗具有一定可行性,本文将讨论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造影结合其它影像检查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并分析胆管癌胆道支架和药盒置入双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  34例病人术前均行CT及MRCP诊断考虑胆管癌 ,术中经胆道造影及胆汁CEA检查、脱落细胞检查 ,明确诊断并行胆道支架术和药盒置入术。化疗方案如下 :顺铂 2 0~ 4 0mg、丝裂霉素 6~ 16mg、表阿霉素2 0~ 4 0mg、5 Fu 2 5 0mg。给药间隔为前 3个月 ,每月 1次 ,后续为每 3个月 1次。结果 胆道造影与CT、MRI诊断符合率为 10 0 %。 34例病人生存率在 1,6 ,12 ,2 4个月分别为 94 1% (32 34) ,85 3% (2 9 34) ,6 1 8% (2 1 34) ,35 3% (12 34)。结论 胆道支架结合药盒置入对恶性胆道梗阻具有很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PET/CT延迟相葡萄糖负荷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排出细胞的关键酶--多药耐药蛋白(MRP)和P-糖蛋白(P-gp)的活性是否与血糖水平有关,初步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12例恶性肿瘤患者序贯进入实验组,并在病历库中随机选取同期30例常规双时相扫描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早期相均为常规空腹18F-FDG PET/CT扫描,延迟相实验组患者口服葡萄糖后扫描,对照组患者则不口服葡萄糖。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早期相和延迟显像中肿瘤组织和健康组织标准化摄取比值(SUV)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延迟相各感兴趣区(ROI)的平均SUV(SUVmean)和最大SUV(SUVmax)变化,与早期相比较,对照组患者肿瘤延迟相SUVmax明显升高(P<0.01),竖脊肌延迟相SUVmean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主动脉延迟相SUVmean明显减低(P<0.01);与早期相比较, 实验组患者竖脊肌延迟相SUVmean明显升高(P<0.05),而肿瘤延迟相SUVmax变化不明显(P>0.05),肝脏和主动脉延迟相SUVmean明显减低(P<0.01)。结论: 葡萄糖负荷后肿瘤组织SUV未出现明显升高,提示18F-FDG排出与进入细胞的速度取得了新的平衡,预示高血糖可能导致MRP和P-gp功能的上调或激活。  相似文献   
9.
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骨结核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女,46岁。颈部包块伴颈肩部疼痛2个月,双下肢瘫痪,吞咽困难及二便潴留1周。体格检查:体温36.5℃,被动体位,心肺未见异常。颈部下段后凸畸形,局部皮温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地塞米松作为术后栓塞止痛剂,观察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情况.材料与方法介入栓塞疗法是目前许多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疼痛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本实验对100例栓塞术后病人的止痛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人每天给予地塞米松10~20mg肌肉注射,连续3d;对照组每人每天200mg曲马多口服.结果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止痛作用(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作为栓塞术后止痛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