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头颈部不同类型淋巴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淋巴管畸形21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大囊型淋巴管畸形10例,包括单囊型3例,多囊型7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8例;淋巴管血管混合畸形(以淋巴管为主)3例。1大囊型仅3例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余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多囊型病变内可见细线样分隔,T2WI呈低信号。2微囊型呈"蜂窝状"或"海绵状"改变,内见多发粗细不均匀的小间隔,边缘不规则,T1WI呈低、等低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3血管淋巴管畸形,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结论:淋巴管畸形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对研究女性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因各种盆腔病变在我院行盆腔CTA检查的108例患者,通过Start Vitrea2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参照Adachi等的分型标准对髂内动脉进行分型及对比分析,并对子宫动脉的起源及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髂内动脉分型情况:Ⅰ型占61.2%(132/216)、Ⅱ型占9.7%(21/216)、Ⅲ型24.1%(52/216)、Ⅳ型4.7%(10/216)、V型占0.5%(1/216)。此外,子宫动脉起源以臀下阴部干最常见(40.1%),其次是髂内动脉主干和阴部内动脉,所占比例分别为19.3%和18.4%;子宫动脉的夹角小于30°约占62.3%,其开口显像的最佳角度多常见于15°~30°。结论术前行CTA检查可以清楚地了解髂内动脉分型和子宫动脉起源及角度,对介入治疗及盆腔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CR乳腺钼靶摄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和评价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MD400乳腺钼靶机,8900干式激光打印机夏IP板(8英寸×10英寸),KODAK8900扫描仪及其数据后处理系统,用同一台机器的传统屏一片120张与C R摄影片I20张,两组照片比较.结果 在CR摄影片中,甲乙级片占95.8%;传统摄影片中:甲乙级片只占40.8%.结论 CR技术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钼靶摄影照片的质量,从而提高乳腺钼靶摄影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与感染性实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DCBAC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结果DCBA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与感染性实变极其相似。掌握CT的重要征象,结合癌胚抗原检测及治疗中的变化,是诊断DCBAC的重要依据。结论对DCBAC临床及影像表现深入细致分析,提高本病与感染性实变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3例患者年龄为38~52岁,平均44.7岁。1例病灶位于延髓前方,1例位于右侧顶枕部,1例位于松果体区。病灶边界均清楚,但信号差异较大,2例呈等T1等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内可见条索样T2WI等或低信号影。FLAIR上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小片状囊变区(1例)及条索状T2WI低信号区(1例)明显强化,且囊变区强化较实质明显。3例均误诊,2例误诊为脑膜瘤,1例误诊为生殖细胞瘤。病理表现为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瘤细胞见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免疫组化:Vim(+)、CD34(+)、Bcl-2(+)。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罕见,易误诊,其表现形式多数与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类似,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电针刺激大椎、百会两穴,30min/d,共5d。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缺血前、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80、120、160、200、240min)的脑细胞外液,以测定Glu和GABA的浓度变化。大鼠再灌注24h后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完毕后立即处死并取脑做TTC染色。结果 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细胞外液Glu和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120、160、200min)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lu水平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20、160min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期间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60、200min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4h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组(P<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缺血区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浓度和上调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卵巢静脉栓塞介入联合中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番禺疗养院和番禺中心医院60例确诊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行介入卵巢静脉栓塞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均为3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盆腔淤血征程度,发病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及复发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未愈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两组治疗方式中以卵巢静脉栓塞后加用中药治疗初始疗效肯定,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手段.对照组纯中药治疗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治疗方便,但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弊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评价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同一台机器,同一位操作技师,相同的AEC控制系统,并用同一观片灯对同组健康检查人群的传统冲洗的照片120张与CR摄影片120张进行照片质量比较。【结果】CR系统利用多种后处理功能,可清晰地显示乳腺的皮肤、乳晕、乳头、脂肪组织、腺体等结构,甲乙级片占95.8%;传统摄影片中,甲乙级片只占40.8%。【结论】根据乳腺钼靶摄影屏片系统与CR系统的照片质量分析,结果显示CR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乳腺钼靶摄影照片的质量,从而提高乳腺钼靶摄影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导尿管型号对神经病变老年男性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56例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14例。A组留置8号双腔气囊导尿管,B组留置10号双腔气囊导尿管,C组留置12号双腔气囊导尿管,D组留置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观察四组患者对留置导尿管过程中的不适和漏尿发生率、拔除导尿管后尿道刺激征和无不适感患者比率。结果:A组和B组患者对导尿管不适反应明显轻于C组和D组(P<0.01),且拔除导尿管后的尿道刺激征和不适感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1),但A组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B组与C、D组漏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10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有利于减轻诸多不适,并能避免漏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防粘连剂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预防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08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5例)、几丁糖组(108例)、透明质酸钠组(113例)、碘油组(42例).对照组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内灌注松解液,其他组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内分别注入几丁糖、透明质酸钠、碘油,每侧输卵管注入量均为2~3 ml.术中观察输卵管阻塞的部位、介入再通率,术后3个月随访各组患者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12个月随访妊娠率.结果 508例共计1016条输卵管,其中峡部阻塞输卵管330条,间质部阻塞输卵管563条,因异位妊娠切除输卵管37条,输卵管通畅86条.(1)介入再通率:几丁糖组、透明质酸钠组、碘油组及对照组输卵管介入再通率分别为95.7%(179/187),97.9%(191/195),98.7%(75176)和97.7%(425/435),各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水通畅率几丁糖组(91.7%,99/108)、透明质酸钠组(88.5%,100/113)通畅率明显高于碘油组(71.4%,30/42)和对照组(74.3%,18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个月妊娠率:术后12个月内妊娠率几丁糖组(48.1%,52/108)、透明质酸钠组(41.6%,47/113)高于碘油组(23.8%,10/42)和对照组(24.1%,59/24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丁糖和透明质酸钠均能有效地减少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再粘连的发生,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