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伤口呈色显影预测重症肢体缺血患者血运重建术后溃疡愈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治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腔内血运重建的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血运重建术后伤口呈色显影情况分组,其中伤口呈色(+)组109例,伤口呈色(-)组64例,分别比较患者保肢率,溃疡愈合时间的差异,试分析其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预测因子的价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共173例(173条患肢),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前踝肱指数、术后踝肱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溃疡愈合时间:伤口呈色(+)组(3.9±1.9)个月低于伤口呈色(-)组(7.9±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保肢率:伤口呈色(+)组(90.2%)高于伤口呈色(-)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异常等因素后,伤口呈色(-)(OR=4.5,P<0.05)、IRc(间接血供有侧支)血运重建(OR =2.6,P<0.05)均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口呈色显影阳性显示足部循环较好,可以作为重症肢体缺血的缺血性溃疡愈合的预测因子,而伤口呈色显影阴性是溃疡难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重症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性下肢动脉重症缺血的病例共39例,依据患者病情分别进行了切开取栓或溶栓或吸栓或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等腔内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中,发生死亡18例(18/39,46.2%),其中未手术患者5例,手术患者13例.34例手术者中,行大腿截肢术8例.顺利出院者21例中,失访2例,随访3 ~ 27个月,平均14.3个月.其中死于心脑血管或肿瘤疾病5例,有足下垂表现3例,行足趾小截趾2例,足部或小腿远端感觉缺失3例.结论 尽早采取适当治疗方法,并加强多脏器功能的管理,才能提高急性下肢动脉重症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尿激酶溶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人工血管动脉端输液针局部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作为首选措施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结果共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1.42±13.30)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建立时间1月~8年。急性血栓形成病程1h~6d。溶栓成功14例,溶栓失败6例,成功率70%。平均溶栓时间为(10.73±5.94)h,平均尿激酶溶栓剂量为(81.75±40.01)万U。溶栓成功率与静脉流出道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尿激酶直接注射溶栓治疗简便、安全、有效,使进一步球囊扩张成为可能,并减少临时血液透析插管及手术重建及其相关并发症,可作为人工血管内瘘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支架移植物Viabahn在TASC C及D型股腘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血管腔内治疗中的长期结果。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接受Viabahn治疗的慢性股腘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腔内操作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1、3、5年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免于临床症状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freedom from clinically-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F-TLR)、大截肢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结果 65例患者(67条下肢)接受了股腘动脉Viabahn植入。其中TASC C型病变20条(29.9%), TASC D型47条(70.1%)。平均病变长度(29.1±9.4)cm。48条(71.6%)原发性病变患肢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 CTO病变平均长度(26.1±10.4)cm。技术成功率98.6%。植入Viabahn的平均长度(31.3±10.1)cm。5年大截肢率4.2%, 全因死亡率23.1%, 术后...  相似文献   
5.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CRT)的处理包括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两者缺一不可。预防策略又包括置管前危险因素的分析和准备如选择合理的导管规格和置管部位能减少CRT的发生;置管术中减少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如无菌操作,导管头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心房入口处;置管后血栓发生的预防措施如功能锻炼,不建议常规预防抗凝治疗。一旦发生了血栓,排除抗凝禁忌证后尽快开始抗凝治疗,抗凝时间至导管拔除后3个月;不建议放置上腔静脉滤器,不建议导管溶栓。尽可能保留有功能的导管,直到导管失功或者不再需要导管。至于拔管时机,建议在抗凝治疗2周后,分次拔出,以减少血栓脱落肺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一站式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15条患肢)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R)开通闭塞段血管、手术清创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NPWT)、抗菌保湿伤口敷料进行一站式序贯治疗,评价感染创面愈合率及患肢保肢率.结果 15例患者中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多节段病变13例,单纯小腿病变2例;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级D级小腿动脉病变13条,C级病变2条.EVR术后,14条患肢至少开通1支小腿流出道;足底动脉环路(PPL)呈完整弓6例,半弓7例,无弓2例;清创后应用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创面感染控制时间为(7.85±2.84)d.出院后每3~4日随访,并以抗菌保湿的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伤口敷料换药,结果显示创面愈合12例,平均愈合时间(3.70±0.87)个月,3例未愈合,其中2例小腿截肢(13.3%,足部均为PPL无弓),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创面愈合组PPL病变情况与未愈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 7).结论 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较复杂.EVR、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及抗菌保湿创面敷料一站式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有效增加患肢血供,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肘下高位动脉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行肘下高位动静脉内瘘术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 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行近端桡动脉或尺动脉-肘正中静脉或交通支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病例共计62例,男性4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6.06±17.83)岁,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2月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术后1年、2年通畅率分别为98.1%及96.3%.无明显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结论 肘下高位动静脉瘘具有手术创伤小,血液透析径路长,手术成功率、通畅率高,术后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以及肢体肿胀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可代替肘上高位作为血管通路手术的第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9±14.6岁。病变部位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狭窄占60%,人工血管内狭窄占33.4%。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扩张压力10~18atm,无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血透通路初级通畅率75%。术后6个月狭窄部位初级通畅率为69.8%±9.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5.9%。结论高压球囊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的保障,尤其是人工血管内的狭窄。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根据血栓负荷大小分为高负荷血栓和低负荷血栓。高负荷血栓的中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高,单纯抗凝治疗效果较差。对于急性期高负荷血栓,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手术祛栓措施,减少血栓负荷,保护瓣膜功能,降低PTS发生率。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是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更加迅速降低血栓负荷的手术方案,PMT可以作为下肢深静脉高负荷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案。而CDT可以作为PMT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发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下动脉,为多节段弥漫性病变,病情严重,重症下肢缺血的发病率和截肢率均较高[1].膝下动脉的再通对糖尿病性重症肢体缺血具有非常关键的治疗作用.现就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