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8例新发脑梗死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组(治疗组),持续治疗21 d,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监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出血事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方法急性脑梗死172例,随机分为东菱治疗组84例、对照组88例,分别予以东菱克栓酶和一般常规治疗,观察入院时和14d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东菱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后者(P均<0.05),两治疗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方法,尤在小面积梗死灶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CWI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CWI的病因为建立在脑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的斑块活动,心脏疾患等。本组颈部或颅内大血管严重狭窄(狭窄比例〉70%)35例,占58%,发病时血压较平时偏低19例,占31.6%。结论脑部血管狭窄是CWI发病的重要因素,应注意梗死部位供血大血管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将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4.0%,高于对照组的13.5%、8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出血3-5d和10-14d应用丹红注射液对血肿吸收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起病3-5d应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起病10-14d应用丹红注射液.分别观察3周后两组血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其主链或侧链的某些特殊结构或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使多糖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以增强其生物活性。其中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方法和辐照技术;化学方法主要有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烷基化、磺酰化和硒化等方法;生物方法也称酶法,分为酶降解法和酶合成法。经过分子修饰后中药多糖的物化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使得多糖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明显增强。就近年来中药多糖的主要分子修饰方法及分子修饰后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MRI与CT影像检查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年龄≥60岁,行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病变的检出情况、不同时间病变、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不同脑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确诊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MRI的病变检出率、病变时间24h和24~72h的病变检出率、病灶数量、及基底和顶叶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误诊率、病灶面积、检查时间明显低于CT(p0.05)。结论: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更高,且对早期病灶、较小病灶、基底部和顶叶部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便于临床给予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