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由于腰椎间盘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生裂隙,在外力作用下,使髓核等间盘组织向后或外方膨出或突出,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进一步导致神经根炎症、神经根营养障碍和传导性损害,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甚至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2.
1 病历摘要 男,74岁。因咳嗽、发热、痰中带血3d于2006-12-02入院。入院后CT示右肺门见一软组织肿块,右中叶心缘旁可见不规则致密影,右中叶中间段支气管狭窄。入院时患者一般状况良好。隔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先以2%利多卡因10m1超声雾化吸入,嘱患者大口吸气,用鼻孔呼气,20min后行电子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 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 h及30 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 h及30 d 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X线平片、CT、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分析X线平片、CT、发射计算体层摄影(ECT)诊断骨转移瘤。材料与方法:50例骨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了X线摄影,CT及ECT全身骨扫描。所用仪器为东芝500mAX线机,东芝L3000CT扫描机及法国Sopha公司SDX型发射计算体层摄影仪。结果: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灵敏度:ECT(97.2%)高于CT(69.7%)、X线平片(59.3%);精确度:ECT(88.0%)亦高于CT(78.0%)、X丝平片(68.0%);假阴性率:ECT比X线平片、CT均低的多;特异性;ECT(64.3%)明显低于CT(94.1%)及X线平片(92.9%);假阳性率:ECT均比CT及X线平片高。ECT的阴性预测值较高,而X线平片及CT扫描的阳性预测值较高。结论:ECT能更早显示出病灶、是骨转移瘤较好的筛选方法。X线平片、CT检查特异性较强是骨转移瘤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三种方法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研究郭文忠李申德综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肿瘤转移的基因调控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ularmatrixECM)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两方面均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化工品的生产和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接触有害的化工品逾来逾多,因此造成对人体的各种损害随之增加。我科1994-1996年遇到硫酸二甲酯造成眼损害35例,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35例来源于我市同一小型化工厂同一生产车间。首次于1994年10月,眼部集中受到损害27例,以后散在发生8例。全部为男性中青年,年龄18-32岁,发病前身体健康,全部双眼发病,轻重有别。重度12例,轻度23例。临床表现:发病前均有接触史,本组集体眼损害是因硫酸二甲脂输液管破裂渗漏的液体蒸气所致,散发病例多为接触废液或残留液容器等。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37%,无效率33.63%;其中致肝损害药物前三位为中草药类,抗微生物药,抗结核药,分别占38.05%,20.35%,10.62%;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中草药和抗微生物药是目前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与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复方丹参液治疗低眼压性青光眼湖北黄冈地区医院眼科(436100)郭文忠低眼压性青光眼是一种具有典型的青光眼视乳头损害和/或视野缺损,但眼压始终在正常范围,房角开放的特型青光眼,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与一般类型青光眼有所不同。因使用一般的降低青光眼眼压的常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