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长期培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及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重要组织工程种子细胞.MSC经体外培养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是临床应用中亟待了解的问题.本实验以正常成人骨髓源MSC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染色体显带技术,观察了体外不同传代次数的MSC表面表型、分化能力和核型改变.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培养的MSC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依次减弱,但并不伴有细胞表面标志和核型的改变.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体外培养的MSC遗传稳定性好,但高度增殖使细胞多向分化能力非同步逐渐丧失.因此在以MS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不同的组织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培养代数以便获得理想的细胞数目扩增同时保留细胞最佳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及2011年4月,分别给予一HSP家系父子2人行UC-MSC鞘内注射治疗,两个疗程,每次1×106 cells/Kg,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标准(MAS)、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第一疗程结束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人MAS分级、ICARS及ADL评分均降低,两人行走站立稳定性及言语流利程度较治疗前改善;第二疗程结束后1个月与该疗程治疗前比较,2人ICARS及ADL评分降低,儿子肌张力进一步降低,父亲双上肢共济失调减轻。2人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末次治疗结束后随访20个月,父、子俩分别于第二疗程治疗结束7个月及8个月后,症状继续加重。结论 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但疗效不能持久。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免疫调节、造血支持及促血管新生的功能特点,使其成为继造血干细胞之后又一个有望应用于临床的成体干细胞.有些国家已经批准MSC作为药物,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克隆氏病、骨关节炎等疾病;同时,数百个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上万人已经接受了MSC治疗.然而,MSC本身及其治疗过程,都可能引起相应的毒副反应,甚至产生致命的并发症.因此,在MSC治疗某些疾病效果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新型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应重视符合医学伦理规范的受试者知情权保护.参试者有权了解细胞治疗细节及其可能机制,潜在的风险及规避措施,其他可以采用的治疗手段及其与细胞治疗的比较等细节,以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0Co 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细胞分别用60Co γ射线5Gy、10Gy、20Gy单剂量照射心肌细胞,照射后48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照射后48h及120h用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检测照射后心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照射组LDH浓度明显高于未照射组,且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照射后48h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凋亡细胞比例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结晶紫试验及MTT试验均提示照射后48h照射组心肌细胞活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照射后120h照射组活细胞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照射剂量相关。结论60Co γ射线单剂量照射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降低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活性,促进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重组人IL-2体外激活G-CSF动员的健康供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PBSC)移植物的抗白血病细胞毒作用,以及rhIL-2处理对PBSC移植物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条件下,PBSC移植物与不同浓度rhIL-2(1000,500和250U/ml)共培养24及72h,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激活的PBSC移植物细胞毒作用,并应  相似文献   
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向软骨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分离纯化、大鼠扩增人骨髓间充质MSC,改进其冰冻保存的方法,并初步探索其体内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最佳方法,以Percoll(1.073g/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用含经筛选的10%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体外培养扩增骨髓干细胞(MSC),FCM鉴定细胞纯度,传代2次以后的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内,以TGF-β为主要刺激因子体外诱导1周,植入裸鼠皮下。在不同的时间取出组织块,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结果发现,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间充质MSC表达CD166、CD29、CD44等表面抗原,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抗原;MSC可以不经消化,直接在原培养瓶内冻存在-70℃低温冰箱,3个月后复苏的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体外诱导的细胞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即出现软骨细胞特有的结构。说明骨髓MS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体外培养的MSC具有体内成软骨能力,应用MSC构建软骨组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c-cbl反义RNA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原癌基因c-cbl对CML细胞增殖的影响,我们用RT-PCR克隆了包括5′端非编码区的人类c-cbl基因部分序列,将之反向插入pcDNA3载体,并转染K562及NB4细胞。经MTT实验、半固体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限制性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正确,MTT实验显示反义载体转染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抑,24、48及72小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0.07%,42.53%和55.75%(P值均<0.001),FCM-BrdU法测定的细胞倍增时间之比为1∶1.87(P<0.02),细胞集落形成抑制率为33.01%,反义转染基因NB4细胞增殖率无改变。上述结果直接地证明了c-cbl在CML细胞生长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7例ALL 58次HD-MTX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1)副作用以呕吐、发热及药物性肝炎多见;(2)发热可能与MTX直接脑毒性有关;(3)药物性肝损害表现为GPT增高,可于短期内恢复;(4)局部应用0.1g/L四氢叶酸钙可减轻口腔及肛周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成体小鼠肌肉组织中是否含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将分离胶原酶消化的肌肉单个核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F12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及增殖特性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并观察细胞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结果显示,从小鼠肌肉组织中分离和培养获得的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特性,CD34及CD45阴性,CD29及Sca—1阳性率在90%以上。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非特异性酯酶和酸性磷酸酶为阳性,碱性磷酸酶阴性,糖原为弱阳性。细胞经维生素C,β-磷酸甘油及地塞米松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阳性率达到94%以上。结论:成体小鼠肌肉组织中含有间充质干细胞,是肌肉干细胞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