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P基因变异与不同HBV基因型感染及HBV DNA复升水平和转氨酶变化.收集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52-78周后发生YMDD变异的血清标本,对照组128例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HBV DNA基因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ELP)测定HBV DNA YMDD变异;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基因变异患者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0例(19.6%)和39例(76.47%),B C混和型2例(3.92%),未见其它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引起HBVDNAYMDD变异可以发生在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双盲法进行家鸭的血清学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1)江苏麻鸭可能是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最为易感的鸭种;(2)DHBV DNA与HBV DNA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且DHsAg与HBsAg也有部分交叉反应;(3)DHBV感染可造成鸭肝组织的急性或慢性肝炎病变;(4)DHBV感染可能主要在胚卵和雏鸭阶段。这些特点提示,研究人乙型肝炎有可能借助于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免疫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及13例正常人群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戊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CD3+细胞总数、CD4+和CD8+细胞绝对数均高于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P均〈0.05)。结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存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损伤和清除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来源于27名产妇产程血和外周血的54支HLA抗血清特异性异同的分析比较。通过比较对照,我们认为:抗体的强弱以及个体间差异,是决定两种来源的抗血清特异性异同的重要因素。A2、B40、B5、A9、未知41等抗体,在同一个体两种来源的抗血清中的存在,差异较小;而其它特异性,在同一个体两种来源的抗血清中的存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急性戊型肝炎临床分析221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急性戊型肝炎患者221例的流行病学资料. 分别比较年龄18岁以下、18-60岁和60岁以上患者组, 单纯急性戊肝组和重叠慢乙型肝炎、酒精肝组以及单项抗-HEV-IgG阳性组与抗-HEV-IgM阳性组病例的病程、生化学指标、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1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中18岁以上者188例, 占84.8%; 男女之比3.92∶1; 职业分布特点是外出务工者108例, 占48.8%; 2-5月份发病患者数占当年发病患者数的67.8%, 随患病年龄增加, 表现出住院时间延长, 病死率增加, ALT、ALB水平呈下降趋势, 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重叠乙型肝炎和酒精肝组的重肝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7.8%、1.9%和6.0%、3.0%, 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的2.1%和0.7%. 抗-HEV-IgG阳性与抗-HEV-IgM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各项生化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成年人多发, 外务工者高发, 有冬春发病高峰. 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老年戊型肝炎及在乙型肝炎、酒精肝基础上重叠戊肝病毒感染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在300例急性肝炎中的感染比例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调查戊型肝炎病毒(HEV)Ⅳ型在北京地区的急性散发性肝炎中的分布。方法:采用RT-nPCR的方法检测30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HEV R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在30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25例,测序证实25例PCR阳性者中,24例为HEV的基因序列;其中9例为HEV I型,15例为HEVⅣ型,占HEV感染的62.5%(15/14)。结论:在北京地区的部分急性散发性肝炎中HEVⅣ感染占戊型肝炎的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L-2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19例为联合治疗组,接受IL-2应用1个月后继用拉米夫定的治疗;28例患者为单独应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1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11例接受IL-2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10例同样患者单独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慢性肝炎联合治疗和单用组,HBV-DNA阴转率于治疗后3、6、12个月,分别为78.9%、84.2%、78.9%和67.9%、67.9%、75.09%。治疗后12个月,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和17.8%,E抗原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9.4%和10.7%。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联合或单独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6.7%和80%,未见HBeAg阴转和发生血清转换者。结论拉米夫定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确切作用;对于慢性肝炎组,联合IL-2治疗较单独应用拉米夫定血清转换率更高。应用IL-2可使患者OKT4/OKT8比值升高,CT4细胞上升,其有明确的提高细胞免疫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散发性戊型肝炎(HEY)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患者17 324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抗-HEV IgM/IgG的戊型肝炎感染标志物.结果 2002-2007年的抗-HEV检测阳性率分别是6.26%,8.83%,11.30%,8.38%,9.36%,各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9,P<0.000);17 324例患者血清抗-HEV共有1 541例阳性(8.94%);抗-HEV阳性患者中男性为1 256例(81.51%),女性285例(18.49%);单纯抗HEV IgM阳性617例(40.04%),单纯抗HEV IgG阳性329例(21.35%),抗-HEV IgM与HEV IgG阳性均为阳性595例(38.61%);戊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中单纯急性戊型肝炎1 067例(69.24%),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乙型肝炎患者350例(22.71%),戊型肝炎重叠其他型肝病患者感染124例(8.05%);随着年龄增长抗-HEV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 北京市2002~2007年散发性戊型肝炎发病率有波动,并呈明显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