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胸锁乳突肌(SCM)肌电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1例MND患者及349例非MND患者的临床和肌电图资料。结果MND组SCM肌电图异常率(60.3%)显著高于非MND组(4.6%)(P<0.01);确诊级MND患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7.4%)明显高于其他诊断级(均P<0.01);MND组中,SCM肌电图的异常率(60.3%)低于上、下肢体肌肉的肌电图(93.2%、84.4%)(均P<0.001);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以自发电位(42.5%)和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43.2%)最为常见;MND组有延髓症状者SCM肌电图的异常率(71.7%)明显高于无延髓症状者(54.3%)(P<0.05)。结论MND患者SCM肌电图异常率及其特异性高,为延髓肌受累的指征,有助于MN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神经传导速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 ,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轻重的神经生理指数。方法 对 2 1名ALS患者的 3 0条尺神经、3 2条正中神经及 2 4名健康对照组的 3 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F波的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ML)、肌肉动作电位 (CAM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 )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 1 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AMP波幅 /DML×F出现率 )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 89,P <0 0 1 )。结论  (CMAP波幅 /DML×F波的出现率 )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 ,可对ALS病情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的检测方法,估测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 受试者取卧位,应用CHEP刺激器,于两个强度水平(49.5℃和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鱼际肌、手背、前臂的掌侧面.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和P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及外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为:49.5℃和54.5℃刺激鱼际肌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3.2±0.3)、(4.4±0.5)级;54.5℃刺激手背和前臂掌侧面皮肤,疼痛分级分别为(6.3±0.8)、(7.2±0.5)级.于记录点记录到3个主要成分:Cz/N550、Cz/P750和Pz/P1000.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12.9±7.5)、(1.7±0.4)m/s,分别与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相对应.结论 CHEP能较为稳定、可靠地引出,介导此诱发电位的外周神经为Aδ纤维和C纤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腹直肌肌电图(EMG)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正常值。方法:测定109例正常人腹直肌EMG的MUAP的时限、波幅及多相波。结果:腹直肌EMG的MUAP参数分别为:波幅373.78±56.46μV,时限9.95±1.13 ms,多相波19.40%±1.52%。结论:腹直肌EMG各参数能可靠、稳定地测出,有助于脊髓胸段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与正常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健康个体进行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建立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 5 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经颅电刺激 ,在双侧咀嚼肌同时接受 ,分别记录同侧的根运动诱发电位 ( R- MEP)和对侧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 ( C- 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 在同侧记录的是兴奋同侧的三叉神经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因此称为“root”MEP( R- MEP) ;在对侧轻收缩状态下记录的是兴奋对侧的皮质延髓束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因此称为“cortical”MEP( C- MEP)。 R- MEP的潜期为 3.5 5± 0 .44 ms,波幅为 3.49± 2 .73m V;C- MEP的潜期为5 .83± 1.40 ms,波幅为 5 6 3.84± 5 2 5 .0 7μV。C- MEP的潜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P>0 .1)。结论  C- MEP是一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痛觉诱发电位的特点,评估其痛觉通路的传导.方法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60例,取卧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直径27 mm(面积573 mm2),加热速度70℃/s.于54.5℃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为手背、前臂的掌侧面、第7颈椎棘突处(C7).记录仪器:Keypoint.net仪器.记录点为Cz和Pz.同时进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记录其波形及潜伏期.并对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应研究.结果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波形无异常,潜伏期分别为:手背刺激(561.2±28.6)ms,前臂掌侧刺激(540.1±39.2)ms,C7刺激(512.7±31.4)ms,与健康对照组[(558.7±30.2)、(536.6±23.5)、(501.8±26.0)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23、4.51、3.74,P>0.05).其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均正常.结论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正常,提示其痛觉通路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健康个体进行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的研究,建立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查方法。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经颅电刺激,在双侧咀嚼肌同时接受,分别记录同侧的根运动诱发电位(root motor evoked potential,R-MEP)和对侧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C-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R-MEP的潜伏期为(3.55&;#177;0.44)ms,波幅为(3.49&;#177;2.73)mV;C-MEP的潜期为(5.83&;#177;1.40)ms.波幅为(563.84&;#177;525.07)μV.C-MEP的潜伏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gt;0.1)。结论:C-MEP是一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健康个体进行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的研究,建立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查方法.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经颅电刺激,在双侧咀嚼肌同时接受,分别记录同侧的根运动诱发电位(root motor evoked potentia1,R-MEP)和对侧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C-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R-MEP的潜伏期为(3.55±0.44)ms,波幅为(3.49±2.73)mV;C-MEP的潜期为(5.83±1.40)ms,波幅为(563.84±525.07)μV.C-MEP的潜伏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1).结论C-MEP是一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早及好发部位为颈膨大,随病情发展,最早累及邻近的上部颈段及延髓区,三叉神经-颈反射受累较早。目的:建立三叉神经-颈反射的肌电检测方法,分析三叉神经-颈反射对运动神经元病球部损害的诊断价值。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2/2005就诊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主要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30例及健康志愿者7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符合西班牙ElEscorial会议诊断标准。方法:受检测者取仰卧位,头部轻度抬高。使胸锁乳突肌轻度收缩。刺激一侧眶下神经,于双侧胸锁乳突肌记录峰潜伏期和波幅。所用检测仪器为Keypoint肌电图仪。所用电极均为Ag/Agcl表面电极。主要观察指标:正/负波潜伏期(P20/N30),波幅比率的平方根,即A值。结果:刺激对照者一侧的眶下神经,可于双侧胸锁乳突肌引出正/负波。运动神经元病组7例正常(23.3%),8例未引出(26.7%),11例潜伏期延长(36.7%),4例双侧反射超常不对称(13.3%)。运动神经元病组三叉神经-颈反射正波/负波的峰潜伏期(P20/N3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波幅比的平方根(峰值与刺激前波幅比值的平方根即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三叉神经-颈反射能够可靠测定,可作为颈-球区病变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斜方肌肌电图在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ALS患者、80例颈椎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斜方肌肌电图检测,AKS组和颈椎病组同时进行胸锁乳突肌、第一骨间肌、腹直肌、胫前肌肌电图检测,比较3组肌电图的差异.颈椎病组中43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比较.结果 ALS组中,病程≤8个月的患者斜方肌肌电图自发电位的出现率高于病程>8个月者[分别为21/30(70%)和28/70(40%),X~2=7.56,P=0.004];斜方肌肌电图与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S组[波幅(1086.9±152.6)μV,时限(17.2±6.5)ms,多相波23.6%±3.4%]与对照组[波幅(606.7±82.7)μV,时限(1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0.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2.0)ms,多相波13.5%±2.4%]间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4.25、4.23,均P< .01).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斜方肌肌电图MUAP各参数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发现少量自发电位.结论 斜方肌肌电图可作为检测ALS延髓部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辅助手段,特别是早期可见自发电位增多. 1.6±1.8)ms,多相波12.8%±2.2%;q=9.27、4.57、4.12,均P<0.01]、ALS组与颈椎病组[术前,波幅(615.7±90.3)μV,时限(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