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例1男,2 8岁。因反复上腹痛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入院。伴恶心、纳差、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症状。体查:右上腹稍膨隆,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肋下三横指,质偏硬。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 4 6.7μmol/L,结合胆红素5 1.0μmol/L,碱性磷酸酶4 0 6U/L,谷丙转氨酶2 1 3U/L,谷氨酰转肽酶7 3 3U/L。甲胎蛋白<2 0μg/L,癌胚抗原3.9μ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淀粉酶1 5 6U/L,尿淀粉酶3 7 6U/L,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B超检查示胆总管囊肿。手术探查见胆总管扩张1 4 0mm×9 0mm×8 0mm,张力较大。打开囊肿见后壁肿块,质…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IL)-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进行有效减黄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研究组)和14例无黄疸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天及术后3 d抽血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C)3、C4及IL-18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IL-18和IgA分别为(369.60±96.57)μg/L和(2 975.38±1 613.3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9.49±80.52)μg/L和(1 803.33±866.88)mg/L,P值分别d0.01和0.05];IgG和CH50分别为(14.86±5.47)g/L和(68.47±16.13)kU/L,显著低于对照组[(23.79±11.65)g/L和(99.74±38.37)kU/L,P值分别<0.01和0.05]。研究组术后IL-18为(544.22±185.84)μg/L,显著高于术前(P<0.01);IgG、CH50、C3和C4分别为(11.29±6.50)g/L、(53.53±14.39)kU/L、(1008.67±322.66)mg/L和(205.00±122.02)mg/L,显著低于术前(P值分别<0.05或0.01)。IgG、CH50及C3与IL-18呈负相关(r值分别=-0.514、-0.361和-0.363,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IL-18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IgG、CH50、C3呈负相关,IL-18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快通道外科方案(FTS)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应激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FTS组术后第1、3天的C反应蛋白(CRP)以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FTS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FTS能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M细胞在急性胰腺炎时细胞因子TNF-α、1L-18的表达情况,探索M细胞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町能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胰腺炎6、12、24、48 h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收集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谷丙转氨酶的变化,鲎试剂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内细胞因子TNF-α、IL-18的变化,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观察同肠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LCM、RT-PCR法检测M细胞中TNF-α mRNA、IL-18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法观察M细胞中TNF-α、IL-18的表达.结果 (1)血淀粉酶在胰腺炎6、12、24 h组升高,48 h组下降.(2)血清内毒素在急性胰腺炎12、24、48 h组升高,6 h组无明显升高,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菌落数在急性胰腺炎各时间点均升高.(3)血清TNF-α在急性胰腺炎组6、12、24 h组升高,48 h组下降到正常水平,血清IL-18在胰腺炎各时间点均升高,在24 h达到最高水平.(4)病理检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组随着时间延长回肠黏膜水肿逐渐加重.(5)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在急性胰腺炎组的各时间段M细胞TNF-α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在6 h、12 h和24 h组M细胞内的IL-18蛋白表达呈明显阳性,对照组阴性.(6)在急性胰腺炎组各时间TNF-α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从术后6h开始升高并达到一个平台期,在12 h和24 h维持在较高水平,到术后48 h TNF-αmRNA的表达量较前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在6 h、12 h IL-18 mRNA的表达升高,48 h下降.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M细胞合成TNF-α、IL-18增加,M细胞可能在肠道黏膜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目前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用于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许多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胆道探查指征,传统的切开胆总管行肝内、外胆管造影或切开胆总管行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后均需留置T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18对胰腺炎肠黏膜M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IL-18治疗6 h组、12 h组、24h组,胰腺炎6 h组、12 h组、24 h组及对照组.检测血清IL-27、TNF-α、淀粉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内毒素等水平.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移位细菌菌落数.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和胰腺组织学形态.采用二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кB、IL-27情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肠黏膜M细胞,检测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TNF-α在AP组升高,在IL-18 6 h组、12 h组升高,但在IL-18 24 h组下降.IL-27在AP组均升高,在IL-18 6 h组上升,在IL-18 24 h组下降至阴性对照组水平.IL-18各组TNF-α表达增加.NF-кB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增加,以IL-18组更明显.IL-27蛋白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均增加.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在AP各组及IL-18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8 6 h组和IL-18 24 h组均高于AP组(P<0.05),并随时间逐渐升高.NF-кB mRNA的表达在IL-18组均高于AP组(P<0.05),且以术后12 h达高峰,24 h有所下降.结论 IL-18可能引起M细胞细胞因子的变化,对M细胞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5例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资料、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手术时间为(223.2±21.67)min,术中出血量为(105.9±19.88)ml,平均清扫淋巴结(25.5±8.3)枚,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0.98)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4±1.22)d,平均住院天数为(9.8±2.66)d,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可靠、安全,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总胆红素≤85.5mmol/L),高胆红素组16例(总胆红素>85.5mmol/L),对照组16例。分别抽血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50、C3、C4、白介素-18等。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的白介素-18、IgA较对照组升高,IgG、补体CH50、C3较对照组降低。白介素-18与IgG、CH50、C3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白介素-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γ对急性胰腺炎大鼠NF-κB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干扰素-γ(INF-γ)对胰腺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急性胰腺(acutepancreatitis,AP)模型基础上,将SD大鼠随机分为Ap 6、12、24、48h组,INF-γ6、12、24、48h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进行干预实验。采用鲎试剂合成基质偶氮法和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IL-18、IL-27;同时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回肠黏膜病理学改变。通过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胰腺组织中TNF-α、NF-κB、IL-18改变。结果血清淀粉酶在AP 6h时明显升高,术后48h下降,IFN组升高更明显。TNF-α在AP组有所上升,但IFN组上升不明显。IL-18在AP组和IFN组有不同程度上升,IFN 48h组升高更明显。IL-27在AP组和IFN组有不同程度上升,高峰在术后24 h,但与IFN 24 h组比较AP 24h组有一定程度下降。AP组胰腺组织呈急性胰腺炎病理改变,其中TNF-α、NF-κB和IL-18免疫荧光染色均增加。IFN组胰腺组织及其间隙水肿更加明显,血管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其中TNF-α免疫荧光染色强于对照组但低于AP 12h组,NF-κB和IL-18染色则均较对照组和AP组高。结论 IFN-γ可使血清IL-18升高、IL-27降低,胰腺组织NF-κB、IL-18升高,可通过影响胰腺炎细胞因子加重胰腺炎。采取措施控制IFN-γ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胰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