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CD105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标记物。CD44v6是含V6变异体的CD44拼接变异体,它通过与透明质酸(HA)结合,影响肿瘤细胞之间以及肿瘤细胞与基质的结合能力,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2例胃癌患者和2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sICAM-1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8ICAM-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胃癌惠者血清sICAM-Ⅰ的含量在肿瘤侵及浆膜(T3+T4)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TNM分期(Ⅲ期+Ⅳ期)组分别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T1+T2)组、淋巴结转移阴性组、TNM分期(Ⅰ期+Ⅱ期)组(P〈0.05或0.01)。结 论血清中sICAM-1含量的检测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健康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和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CD44v6的检测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浸润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压力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护理人员因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社会风险、压力等原因造成的心理紧张、工作压力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本文重点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MVT)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因临床表现和体征缺少特异性 ,发病早期很难确诊 ,常易误诊误治。且手术后复发率极高。近 3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我院 1985— 2 0 0 1年共诊治MVT患者 1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5例。发病年龄 39~ 78岁 ,平均 5 7岁。本组可能病因 :脾切除术后 3例 ,门脉高压 4例 ,腹腔化脓性感染 2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例 ,高血压与脑梗死病史 1例 ,原因不明 1例。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9例 ,其中有咖啡样呕吐物与便血 5例。有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临床上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要表现 ,术中发现为右半结肠癌的报道日见增多。我院 1995— 2 0 0 1年误诊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7例中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5 2~ 79岁 ,平均 6 7.4岁。临床表现 :具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症状 5例 ,无典型症状 2例。恶心、呕吐 4例 ,发热 3例 ,粘液血便 1例 ,出现贫血、消瘦、乏力 4例。本组均有右下腹压痛 ,其中伴反跳痛 4例 ,2例可触及压痛性包块。B超检查发现右下腹有不均质内含液性暗区的混合性包块 2例。血常规检查 :WBC 6 .8~ 19.8× 10 9/L ,N 0 .70~ 0 .90…  相似文献   
8.
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免疫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期胃癌(AGC)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对是否联合切除脾脏存在争议,本组对sl例AGC患者的外周血及脾静脉血的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对外周血及脾脏的细胞免疫状态进行评价,为合理开展合并脾切除的胃癌根治术提供免疫学依据。回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取ZI例健康献血员作外用血正常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3~54岁,平均38.5岁。AGC患者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6.5岁。均行根治性手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前术中及术后2周内均未给予任何抗肿瘤药物。1.2标本制备1.2.l外周血抽…  相似文献   
9.
细胞周期素G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G1(cyclinG1)和cyclinG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55例胃癌组织、正常胃组织中的cyclinG1和cyclinG2基因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G1蛋白的细胞周期分布和表达水平,对cyclinG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cyclinG1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8%,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18%,P<0.05),cyclinG1mRNA与蛋白表达之间有正相关性(r=0.456,P=0.000);胃癌组织的cycli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4.3%,正常胃组织为2.3%,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G1蛋白表达于G0/G1期开始出现,在G2/M期达到高峰,有高峰延迟现象。CyclinG2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5±0.5,正常胃组织中为2.0±0.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G1与cyclinG2之间表达无相关性(r=-0.217,P=0.063)。CyclinG基因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cDNA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发现突变点、缺失点或移位点。结论CyclinG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胃癌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之间的关系,利用酵母菌 环试验及MTT比色法对30例胃患者有38例健康对照者的RBC-C3b受体及NK细胞活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胃癌患者的这两项免疫指标均比正常对照显著低下(P〈0.01)。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显示,这两项免疫指标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607,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