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75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75例多发性骨髓瘤(MM)并骨髓瘤肾病(MMN)临床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75例MM病例进行随访。记录病人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感染或急性肾衰竭(ARF)情况。结果:初诊时肾脏累及:蛋白尿型26.7%,肾病综合征16.0%,肾衰竭型57.3%。肾综型及肾衰竭型血钙水平较蛋白尿型明显增高。肾综型易并发ARF。存活少于12个月者多为老年人、初诊合并感染及高钙血症或/和肾衰竭、发生ARF经治疗肾功能不能恢复者。化疗加血液净化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MM合并MMN是非常常见。〉70岁、高钙血症、初诊有肾功能减退及感染、治疗后肾功能不能恢复是预后差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化疗加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肾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原因.方法 观察2组血液肿瘤患者,A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的患者40例,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5次患者32例,通过输注血小板后测定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判断PTR,并对出血症状进行分级,同时分析PTR与免疫的关系.结果 A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2.5%,判断PTR为17.5%.B组通过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8.0%,判断PTR为71.9%.A组通过CCI判断PTR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1.626,P<0.001).通过CCI判断为PTR的30例患者中,检出HLA抗体者占13.3%,HPA抗体占3.3%.患者的出血程度与PTR呈显著的正相关(χ2=16.359,P<0.001).输注血小板后出血症状未改善,输注血小板>5次者更易产生PTR(P<0.001).结论 在引起PTR的因素中,主要以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血小板输注次数越多,则更易发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上增加出血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骨髓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邹小立  黄梓伦 《新医学》2001,32(11):655-657
1引言骨髓纤维化是一种弥漫性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病。2病因及分类根据发病原因,可将骨髓纤维化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病因未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可由下述多种疾病引起:①强烈的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损伤;②感染,尤其是结核、梅毒;③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转移癌等;④其它,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佝偻病、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同种免疫的关系。方法 对1997- 12~ 2 0 0 2 - 12广东省人民医院 5 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多次血小板输注后进行淋巴细胞毒试验 ,进行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 ,探讨LCT与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中 ,LCT阳性率 38 6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LCT阳性率 4 6 1%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ML)LCT阳性率 34 8% ;ALL与AML之间LCT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4 5 2 ,P >0 0 5 )。CCI无效组 32 2 % ,其中LCT阳性者 5 7 9% ;CCI有效组 6 7 8% ,其中LCT阳性者 12 5 %。CCI无效组与CCI有效组LCT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13 4 3,P <0 0 1)。结论 发现大多数患者LCT滴度越高 ,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缓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FABC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难治未缓解AL患者。观察造血恢复、植入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移植相关病死率、复发、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于移植后14~21 d获得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12(7~72)d和13(7~60)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和73.3%。中位随访10.5(3.1~66.6)个月,移植相关病死率5.6%(1/18),复发率为36.8%(7/18)。1年的预期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是(58.9±13.2)%和(53.6±15.5%)。COX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GVHD是DFS独立有利因素。结论 FABC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未缓解AL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两种检查手段在初诊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日本东亚公司NS-1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作瑞氏染色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结果:148例恶性血液病中,用NS-1500一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外周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83.7%(124/148)、79.9%(118/148),P〉0.05。外周血涂片镜检未检出幼铁病人中,有2例M2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此病是由自发产生的自身免疫性抗体(抑制物)对抗因子Ⅷ促凝蛋白引起的。据报道,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GIV)治疗某些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的病人,能降低其抑制物的效价。作者通过多个医疗中心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以观察大剂量IGIV对该病的疗效。 材料和方法 病人来自4个参加对获得性因子Ⅷ自身抗体研究的机构。19例病人接受1000mg/kg·d×2天或400mg/kg·d×5天的诱导治疗,采用pH4.25,浓度为5%IGIV,当考虑有血容量过多时选用5天治疗方案,否则选用2天治疗方案。以后根据临床情况,间歇地给予维持治疗。方法为单次使用IGIV,400mg/  相似文献   
8.
邹小立  陈澍英  黄梓伦 《广东医学》1999,20(10):751-75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1例急性白血病反复输血及佃血小板的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研究这组患者的血小板校正增加值与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输注有效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LCT阳性率分别为7.6%及4.2%;血小板输注无效的ALL及ANLL的LCT阳性率分别为71.4%及48.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注随机单一供者血小板(SD)与输注随机多供者血小板(MD)疗效的比较。方法:对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SD组78例和MD组35例,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计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MD组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和抗体强度明显高于SD组(P<001),CCI值明显低于SD组(P<001)。结论:输注随机单一供者血小板比输注随机多供者的血小板,无论在同种免疫性抗体形成的比例,还是在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和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T方案[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和拓扑替康(TPT)]对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用CAT方案进行治疗。结果:1疗程完全缓解(CR)11例(42),部分缓解(PR)4例(15),总有效率达57。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有效率为7/12(CR5/1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6/9(CR5/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1例CR(1/2);淋巴瘤白血病1例CR(1/3)。所有患者均有骨髓抑制,其中96的病例发生了严重感染,但仅2例患者死于感染(8),其他不良反应轻。结论:CAT方案是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患者的一个有效且毒性尚可耐受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