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PCR法)在副溶血性弧菌鉴定中的意义.方法用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用分子生物学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从腹腔病人19份标本中分离出14株可疑菌,PCR特异性扩增带在250bp~500bp之间且靠近250 bp片段,其大小为285 bp左右.本次共检样品19件,检出该菌14件,其检出率为74%.结论经过细菌形态学、生化反应、溶血试验确定该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3.
198 4年 9月 ,北京首次发现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新的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 ,填补我国这方面空白[1] 。近年来 ,我国部分地区偶有报道[2 ,3 ] 。江西省至今未见此类报告。我市 1998年 8月某单位在“度假村”会餐 ,致 2 7人发生感染性腹泻病。经流行病学调查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确认 ,此为一起由肠侵袭性大肠杆菌 [EIECO12 4 ∶K72 (B17) ]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某单位 160余人于 1998年 8月 2 7日晚至 2 9日中午在市郊“度假村”开会 ,统一用餐。 2 9日 2 2时有 3人开始出现腹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