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复合序贯排痰法在颈髓损伤( CSCI)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外伤性CSCI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序贯排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排痰。评价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情况及人工气道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2,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 P<0.05)。观察组人工气道使用率为7.0%,对照组为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9, P<0.05);观察组使用人工气道患者的带管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90,P <0.05)。结论复合序贯排痰法可有效促进CSCI患者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降低人工气道使用率并缩短平均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分级中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在李玉乐等研究的分级护理标准要素指标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工具,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形成了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初表;首先对200例住院患者进行测试,调整各项指标赋予的分值及护理级别确定范围,形成最终的量表;用量表对我院2095例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将评分结果与医嘱的护理级别、标准的护理级别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量表的可靠性.结果 医嘱组、评分组均与标准组呈正相关,但评分组与标准组相关性较高.3种方法划分的护理级别比较,医嘱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护理级别中,特级护理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在3组中,医嘱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组与标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疾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可作为划分护理级别的客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生活能力弱,体内储备能力少,胃肠功能不完善,吸吮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基础热卡需要。常需要全静脉营养疗法或部分静脉营养疗法的支持,选择一种稳定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重要,早产儿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表浅细小,连续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容易发生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降低静脉用药错误发生率的影响,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静脉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定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给药管理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定为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管理方法。比较两组的静脉给药错误例数和发生率。结果对静脉输液进行前馈控制后,给药错误例数下降,给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输液前馈控制提高了静脉输液的查对效果,确保了患者输液安全,降低了静脉给药错误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15例新生儿手指损伤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是局部清创换药、减轻疼痛、防治感染和降低伤残率.经保守治疗,7例患儿痊愈,另外8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左拇指远节皮肤坏死,行清刨、交腹皮管修复术,7例行清创截指、残端缝合术,致残率达53.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基本预防措施依从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对基本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的颈脊髓损伤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