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改变脊柱转移瘤治疗长期以来采用的姑息、保守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脊柱肿瘤后,给予坚强的内固定,辅以术后放化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使病人无痛生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由于脊柱转移瘤切除术中出血异常多,使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较难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1年始用下述方法治疗脊柱转移瘤。方法:应用术前选择性脊柱血管栓塞,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器材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6例病人均为胸腰段转移瘤,均在术前48h行相应脊柱血管,胸段选择相应肋间动脉,腰段选择相应腰动脉进行栓塞,然后行胸段、胸腰段、腰段前路或后路肿瘤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术。结果:16例病人术中出血平均900ml,出血量最少者仅600ml,出血量较未行血管栓塞病例明显减少,术野更为清晰、使术者更易操作;术后病人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减轻,16例病人中8例脊髓及脊神经受压症状完全解除。结论:术前脊柱血管栓塞,手术切除肿瘤椎管减压内固定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RFS)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the 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 DRFS)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慢性下腰痛并神经根(或马尾)症状的腰椎峡部裂患者,椎体滑移Ⅰ-Ⅱ°,采用DRFS内固定,峡部周围植骨融合.结果 26例平均随访17个月,患者下腰痛症状消失,除1例外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复查腰椎X线片提示:椎体复位良好,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DRFS内固定 峡部周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椎体滑移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的可行性、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4-07至2015-07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断裂47例。2~6周,关节镜下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断裂,伴发内侧副韧带损伤,用股薄肌肌腱修复或直接缝合。取同侧半腱肌肌腱,修整后将肌腱移植物对折成4股,并与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相连,移植物长度为6~6.5 cm,直径为7~9 mm。在ACL胫骨侧、股骨侧印迹定位并用倒打钻钻孔,制作骨隧道,经前内侧入路将肌腱移植物牵入骨道,并两侧逐步锁紧线环,将胫骨向后复位,将钛板固定在骨皮质上。根据重建手术前、后膝关节前抽屉实验、Lachman 试验、侧方挤压实验、IKDC 膝关节功能评价表、 Lysholm 评分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以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47例随访2~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前抽屉实验(-),Lachman试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较重建前明显提高。膝关节屈曲达115°~130°;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正常41例(87.2%),接近正常4例(8.5%),异常2例(4.3%);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前(51.4±5.4)分,术后(92.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可调节带袢锁扣钛板-自体半腱肌肌腱全内重建膝关节ACL,创伤小,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6.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骨缺损、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肩关节周围炎、高尔夫球肘、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及跖筋膜炎等的无创、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一天,40多岁的王先生在菜市场弯腰拎菜篮时,腰部突然疼痛,自以为是腰肌劳损,休息几天就会没事,没想到休息两周后腰痛非但没有减轻,还出现了右下肢烧灼样疼痛和麻木。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他患的不是腰肌劳损,而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要求他住院治疗。王先生很纳闷: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它和普通的腰肌劳损性腰痛有何不同?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医生给他做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TWIN联合椎弓根钉对腰椎退行性变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12例腰椎退变不稳,手术植入B-TWIN24个,均为1个椎间隙植入2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B-TWIN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症状改善优良率为91.67%,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良好.结论 B - TWIN联合椎弓根钉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腰椎不稳的理想材料及方法,该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战士训练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及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的疗效。方法ARCO分期Ⅰ-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战士(排除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者)108例,男86例,女22例,年龄18~25岁,由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法。其中50例采用ESWT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于钻孔减压术后第2天将9~12kV(0.16~0.22mJ/mm2)的体外冲击波作用于患处,治疗后6、12个月复查双髋X线、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58例患者采用单纯钻孔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两组中均无ANFH恶化。ESWT治疗后ARCOⅠ、Ⅱ、Ⅲ期病例股骨头坏死区分别减小了22.9%、32.8%、34.3%,其中ARCOⅡ、Ⅲ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组(P<0.01)。治疗后6、12个月复查显示,ESWT联合钻孔减压治疗组HHS升高较早、较快,由54.2分分别升至90.2、83.2分,疗效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其中ARCOⅡ、Ⅲ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钻孔减压治疗组(P<0.01)。结论ESWT对早中期ANFH疗效显著,有望在临床治疗骨肌系统慢性损伤性训练伤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