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条件培养液(CM)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分娩的35例足月妊娠剖宫产健康胎儿脐带为研究对象,取其用于分离、培养并扩增HUC-MSC.传代扩增至第3代HUC-MSC融合达80%时,更换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液,即为HUC-MSC-CM备用.将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相等的3份,分别于含50%,20%及不含HUC-MSC-CM的培养中培养,并分别纳入高含量组、低含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状态,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3组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脐带获取前,均征得孕妇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所分离的原代HUC-MSC培养至第3代后,细胞形态开始比较均一.②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人肝癌HepG2细胞培养24,48和72 h时,3组相对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330,6.223,9.345;P=0.004,0.032,0.027),且在这3个时间点,高含量组和低含量组相对A值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含量组相对A值亦显著高于低含量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3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0,P=0.025),且高含量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短于低含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人肝癌HePG2细胞过河时间亦短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FCM法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结果显示,3组G0/G1期和S期人肝癌HepG2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00,30.590;P<0.05).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含量组和低含量组人肝癌HepG2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含量组G0/G1期细胞比例比低含量组下降更显著,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C-MSC-CM可促进入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可促进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G1/S转换.  相似文献   
2.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因其微创,生存率高的优势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适应证也不断扩展.然而复杂腹主动脉瘤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使之成为腔内修复的危险因素.目前开窗型覆膜支架更多地应用于复杂腹主动脉瘤,但需按患者的主动脉解剖结构进行定制,使患者治疗时间窗受到限制,我们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经人工开窗技术实施腔内修复11例复杂的腹主动脉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人类野生phb2 (prohibitin 2)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HEK 293T细胞检测其表达,转染至COS7细胞观察phb2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以含有人phb2全长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带有FLAG标签上游引物,用PCR方法扩增phb2全长序列,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pCDNA3-FLAG-phb2表达载体,将构建的质粒转染至HEK 293T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至COS7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FLAG-phb2表达载体,转染表明此表达载体在HEK 293T细胞中能够有效表达,在COS7细胞中phb2呈斑点状主要在胞质内分布,细胞核中未见到明显的表达.结论 实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hb2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性别差异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治疗效果差的恶性肿瘤.肺癌在流行病学、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甚至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均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对这些差异的深入剖析能更好地认识男女性别肺癌各自的特点,为肺癌防治采用不同的性别化措施提供新线索和思路;而对导致性别差异的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肺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SBT法对SSOP HD试剂分型结果不确定的22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对血液样本抽提DNA,按照SSOP HD试剂进行分型检测;针对结果不确定的样本采用SBT法复检,根据SBT法的测序结果分析22份样本SSOP结果不确定的可能原因。结果 2 000份样本经SSOP HD试剂检测后,结果不确定样本共有22份,A位点有6份,B位点有12份,DRB1位点有4份;SBT法检测均为明确的高分辨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为磁珠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影响软件结果判读;或HLA基因型为罕见型;或试剂的局限性导致两种基因型不能区分。结论 SSOP HD可完成大批量样本的HLA高分辨检测工作;对罕见基因型和磁珠假性反应调整后的结果,应结合SBT法进行核实,保证HLA基因高分辨分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 采用0.1%胶原酶Ⅰ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 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 ~ 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后的细胞染色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呈长梭状,漩涡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P2代细胞,其中CD73,CD105,C90,CD44,CD29及CD49d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HLA-DR及CD106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都呈阳性;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胰酶双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可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符的免疫表型;定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原则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在中南五省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79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目前市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术前CTA或MRA均能明确诊断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3例表现为单一夹层裂口,16例表现为多裂口。手术方法为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封闭夹层裂口。结果:手术成功率98.7%,16例多夹层裂口者,10例使用2个覆膜支架,1例使用3个覆膜支架同时封闭不同部位夹层裂口,5例远端夹层裂口旷置。手术结束时残存血流量极小的I型内漏4例;1例术后近期死亡,其余病例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1例术后26个月因交通事故死亡,1例于术后2个月再发StanfordA型胸主夹层瘤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支架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已成为更多医生认知并掌握的方法,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选用适合的覆膜支架可以减少内漏及其它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服用中药大黄汤的习俗在我国民间早有流传,为了探讨其医用价值的可靠性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做了应用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从1997年2月1日~1997年9月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1.2方法:中药炮制方法:取大黄30g碾碎装入清洁干燥的500ml的盐水瓶中,用沸水冲入浸泡,外加保温布静置30分钟,过滤去法取250ml装入另一清洁的瓶内冷藏备用(每一个婴儿用3g为宜)。中药汤服用法:新生儿出生后,清洁收拾完毕,即取25~30ml放入一标有刻度的小容器中加热至36~37℃以滴手背不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情景视频反馈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organ-systems-based curriculum,OSBC)改革实验班学生心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江汉大学2016级和2018级五年制医学本科OSBC改革实验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情景视频反馈联合PBL的教学方法进行心脏外科见习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见习结束后发放自制的《见习效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见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循环系统课程结束再进行期末考核,对比两次成绩。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见习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人际交流沟通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点理解能力、提高成为医生信心10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理论考核成绩观察组[(77.46±4.73)(79.80±7.53)]优于对照组[(70.68±5.16)(75.94±8.16)](P<0.05)。结论 情景视频反馈联合PBL能提高OSBC班医学生心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Sedlin的点突变体,研究其与PAM14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寻找其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用蛋白质在线序列分析软件CPHmodels预测Sedlin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主要有S2、S30、S119、S124、Y115,针对其中一个磷酸化位点(S124)设计定点突变引物;以pAS-Sedlin为模板,以两条含有突变位点的互补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PCR产物用Dpn Ⅰ酶切除去模板,消化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对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构建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Iins与pACT2-PAM14共转化至酵母Y190中,并对生长至合适大小的克隆进行B-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 构建了pAS-Sedlin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linS,其与pACT2-PAM14共转克隆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反应呈阳性,并且Sedlin S124A蛋白与PAM14蛋白的相互作用比野生型Sedlin蛋白与PAM14蛋白相互作用强.结论 成功构建了Sedlin S124A,Sedlin蛋白的S124并不是其与PAM14在酵母中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