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主要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血管病和细菌感染3大因素有关.处理不当可导致局部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笔者通过正确地治疗与护理可预防和治愈糖尿病足,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发病主要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病变、血管病和细菌感染3大因素有关。处理不当可导致局部坏疽、截肢等严重后果,是糖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观察81例糖尿病(病程5—10年)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特点.为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62例脑梗死患者行DSA检查,分为糖尿病组fDM组181例.非糖尿病组(NDM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动脉狭窄病变分布、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80.2%,而NDM组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动脉病变均以多支狭窄为主.DM组多支狭窄较NDM组多,且范围较广,DM组多支动脉狭窄率为75.3%,而NDM组占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外狭窄并存例数DM组较NDM组多,DM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率为49.3%,而NDM组占22.2%,差异有统计意义.DM组中重度动脉狭窄较常见(61.7%),而NDM组以轻度狭窄常见(32.1%),两组动脉狭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脑动脉狭窄:(2)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范围广泛、多发;(3)病程5—10年的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以中重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癌,其手术创伤大,加上糖尿病本身体内物质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低下,术后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病人行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及时、准确的护理,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现将35例胃癌伴糖尿病病人国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及血管影像特点。方法对收治的2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发病年龄为(36.6±6.4)岁,其中,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单纯脑室出血9例,脑出血破入脑室6例);7例以脑缺血症状发病(5例为脑梗死,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DSA结果显示:26例患者均为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起始部狭窄或闭塞。其中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双侧16例,单例10例;合并大脑后动脉(PCA)狭窄或闭塞2例,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增粗15例,前交通动脉增粗4例,眼动脉增粗4例及软脑膜吻合枝增多3例。结论青壮年反复发作的脑卒中,尤其是脑出血,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证据时,应警惕烟雾病的可能,须行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3岁。因突发头痛、呕吐6h于2010年4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h活动时突发头痛、呕吐,头痛剧烈,难以忍受,无意识障碍,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体检:T37℃,P82次·min^-1,R20次·min^-1,BP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对答切题,定向正常,言语清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超声生物显微镜特征.方法 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患者30 例(30 眼)作为急性发作组,选取眼内压经药物控制良好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 例(30 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就诊当日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量两组的前房深度及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4 个象限的距离巩膜突500 μm 处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及虹膜睫状突距离,两组之间各项均值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急性发作组前房深度为(1.55 ±0.27 )mm,对照组为(1.78 ±0.26 )mm,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40,P =0.001 ).急性发作组颞侧、鼻侧、上方及下方四个象限的房角开放距离分别为(0.051 ±0.082 )mm 、(0.010 ±0.033 )mm 、(0.012 ±0.041 ) mm 、(0.039 ±0.086 )mm;对照组分别为(0.136 ±0.064 )mm 、(0.130 ±0.102 )mm 、(0.115 ±0.093 )mm 、(0.097 ±0.071 )mm,两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4 个象限小梁网睫状突距离分别为(0.606 ±0.122 )mm 、(0.656 ±0.091 )mm 、(0.624 ±0.124 )mm 、(0.579 ±0.142 )mm;对照组分别为(0.815 ±0.155 )mm 、(0.775 ±0.164 )mm 、(0.721 ±0.117 )mm 、(0.810 ±0.162 )mm,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组4 个象限虹膜睫状突距离分别为(0.125 ±0.086 )mm 、(0.153 ±0.138 )mm 、(0.150 ±0.127 )mm 、(0.114 ±0.081 )mm;对照组分别为(0.372 ±0.130 )mm 、(0.383 ±0.122 )mm 、(0.357 ±0.098 )mm 、(0.395 ±0.157 )mm,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前房更浅,房角更窄,睫状体的位置更加贴附于小梁网和虹膜,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能从解剖学上进一步认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老年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衰弱风险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结肠镜、胃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检查和治疗的患者36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老年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衰弱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结果136例患者出现衰弱,衰弱发生率为37.06%,非衰弱组和衰弱组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腹部手术史、合并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腹部手术史和合并症是老年消化内镜诊疗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论衰弱对老年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决策的诊断工具,对于存在高脆弱性的患者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进行心理干预和加强运动锻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延缓衰弱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后氧化应激及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88例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钛夹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连续3 d的常规内科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 d时检测并对比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抗利尿激素(ADH)]与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记录并对比两组内镜治疗后并发症(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血压不稳)状况。结果治疗3 d时,两组MDA、ADH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3 d时,两组GAS、MOT水平均较治疗前1 d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内镜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配合钛夹能有效改善老年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氧化应激反应与胃肠激素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MMC)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66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品状体植入,标准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和经透明角膜可调节缝线,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并发症,随访时间>6月.结果 平均随访(10.22±3.13)月.术后视力提高者占66.67%,不变24.24%,下降9.09%.术前平均眼压(26.43±12.75)mmHg(1mmHg=0.133kPa).术后随访期末眼压<2lmmHg占94.33%.功能性滤过泡(Ⅰ型和Ⅱ型)89.39%,非功能性滤过泡(Ⅲ型)6.06%,薄壁滤过泡4.55%.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渗出等.结论 可调节缝线在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操作简单,不引起刺激症状,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