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对糖尿病肾病 (DN)及高血压肾损害的短期和长期治疗作用。方法 对临床糖尿病肾病 (DN) 39例及原发性高血压 (EHP)伴有肾损害 2 4例服用依那普利后分别于 3d和 1月后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和尿蛋白排泄率 (UAER)并进行对比。结果 DN组服药 3d后MAP、UAER显著降低 ,继续服药至 1月 ,上述 2项指标继续下降 ,EHP组服药 3d后血压无明显变化 ,但UAER明显降低 ,服药 1月后血压明显降低 ,UAER进一步降低。结论 ACEI短期内即有保护肾脏作用 ,而且长期服用可持续改善肾脏功能 ,同时可控制高血压这一促进DN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名FBG≥11.1 mmol/L和2 h BG≥16.7 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泵(CSII)组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治疗14 d。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FBG、FIns、FC-P、2 h BG、2 h C-P的测定。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FBG均降低,FC-P、FIns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在其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诊为2型糖尿病伴有血管病变者44例、无血管病变者26例,及非糖尿病的健康人36例测定血糖、HbAlc、TC、LDL-C及Apo-B并对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HbAlC、TC、LDL-C、Apo-B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只有Apo-B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伴有血管并发症患者HbAlC、TC、LDL-C、Apo-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高血糖加重了胆固醇酯(TC、LDL-C、Apo-B)代谢的紊乱。而胆固醇酯的代谢紊乱又进一步造成了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正>本研究旨在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胰岛素抵抗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意义,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我院2006—2009年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的重金属元素,由于妊娠期铅暴露可造成胎儿出生后近期及远期的危害,因此,子宫内铅暴露较出生后铅暴露对儿童的发育影响更为重要。为了探讨脐带血铅水平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与相关元素的关系,我们以脐带血铅水平为铅暴露指标,探索能对婴儿发育产生影响的脐血铅水平与婴儿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两发育指标及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杞金颗粒剂(由枸杞子、鸡内金、焦山楂、木瓜等药物组成)喂饲大鼠的多项指标,以探讨杞金颗粒毒理学及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13-03/2011-10在山西省疾控中心毒理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Wistar离乳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三个剂量组和一个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三个剂量组(将药物剂量按比例掺入饲料)分别为高剂量10g/kg(含受试药物100g)、中剂量组5g/kg(含受试药物50 g)、低剂量组1.67 g/kg(含受试药物16.7g)。各组动物单笼饲养,连续喂养30d。观察和记录动物的一般表现、行为、中毒症状和死亡情况。记录每周体质量,食物摄入量,计算食物利用率。测定血液学指标。测定生化指标。观察肝、脾、肾、睾丸等脏器大体变化并称量其质量,计算脏体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同时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等对其进行毒性安全性评价。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活动正常,各剂量组在体质量增长、进食量和食物利用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各剂量组血液指标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各剂量组脏器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各剂量组病理组织学方面即肝、脾、肾、胃、肠、睾丸和卵巢均未见特异性病理改变。⑤Ames试验结果显示,直接作用(-S9)或经代谢活化作用(+S9)均不引起自发回变数增加;未呈现致突变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未发生改变,嗜多染红细胞与正染红细胞的比例>0.1,未呈现有致突变性;各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及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杞金颗粒在所设剂量范围内未引起小鼠精子畸形率增高。结论杞金颗粒对大鼠进食、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脏体比、病理组织学及小肠、肠黏膜及睾丸卵巢生殖系统等无不良影响,无毒性,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ZO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病程、HbA1C匹配的需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胰岛素和吡格列酮(30 mg,1次/d),对照组单用胰岛素,共12周.以100 g馒头餐试验评估β细胞功能.主要观察试验前后C肽(C-P)、△CP30/△G30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餐后30 min C肽,AUCcp30 △ACP30/△G30均显著升高,对照组各指标餐后30 min C肽,AUCcp30,△CP30/△G30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后HbA1C均较试验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用胰岛素的T2DM患者经12周吡格列酮的治疗改善了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餐后胰岛素早相分泌. 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β细胞功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发挥对β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