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长春瑞滨联合亚叶酸、氟尿嘧啶治疗铂类耐药的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长春瑞滨25mg/m^2,iv,第1天,第15天;亚叶酸200mg/m^2,第1天,第15天,静脉输注2小时;后接5-FU3.0g/m^2,第1天,第15天,用输液泵连续静脉输注48小时,28天为一疗程,至少完成2周期作疗效评价。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有效率为53.3%;稳定(SD)10例,临床获益率(CBR)为86.7%;疾病进展(PD)4例;中位TTP为7.0月(范围2.0-20.0月),一年生存率为5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毒性和腹泻。结论:长春瑞滨联合亚叶酸、氟尿嘧啶治疗对铂类耐药的复发或转移的鼻咽癌,疗效可靠,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冬凌草滴丸和复方冬凌草含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予以冬凌草滴丸口服治疗,同时服用复方冬凌草含片模拟剂;而对照组则口服复方冬凌草含片,同时服用冬凌草滴丸模拟剂。治疗6 d后,对两组患者各临床症状的量化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 d后,两组患者的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总积分的改善程度虽相对对照组稍为明显,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5%,稍高于对照组的87.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凌草滴丸和复方冬凌草含片均能有效改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各项症状,且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3.
邓旭霞  吕翔 《河南中医》2016,(12):2063-2065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并住院治疗的口腔溃疡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及维生素B2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70.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30例晚期NSCLC患者进入研究组。每周期第1,8天用吉西他滨100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60min;第一日滴完吉西他滨后,再用DDP75mg/m^2,分3~4天,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0~120min。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治疗。结果:全组有效率为40.0%,其中Ⅲb期为42.3%,Ⅳ期为37.3%oMST为11.3个月(范围4.4~22个月),中位TTP为6.4个月(范围2.0~14.0个月),1年生存率为45%。主要毒性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和恶性呕吐。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骨性Ⅲ类错颌患者80例160颗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一般资料。采用David根吸收分级法评估牙根吸收情况。根据正畸正颌治疗后患者是否发生牙根吸收分为吸收组与未吸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上中切牙在正畸正颌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结果术后32例患者60颗(37.50%)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牙根吸收评分3分48颗,2分10颗,1分2颗,平均吸收量为(2.11±0.76)mm。两组患者的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上中切牙牙齿移动距离、是否拔牙及余留牙周膜面积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是否拔牙是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过程中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骨性Ⅲ类错颌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率为37.50%;牙根发育情况、治疗疗程及治疗过程中是否拔牙是上中切牙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ph受体相互作用蛋白B2(Ephrin B2)-肝细胞激酶B4(EphB4)信号通路在正畸牙移动(OTM)压力侧牙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OTM组和EphB4抑制剂(NVP-BHG712)组各12只。对照组应用相同未激活的正畸矫治器,OTM组和NVP-BHG712组建立OTM模型。NVP-BHG712组从应用正畸螺旋弹簧的第1天开始在左上颌第一磨牙附近牙周组织的颊舌侧皮下注射NVP-BHG712,连续治疗14天;对照组和OTM组只接受载体(0.1%乙酸)。比较三组OTM距离和骨密度、牙周膜结构、牙周组织炎症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结果 与第0 d比较,OTM过程中第4、7、14 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EphrinB2和EphB4蛋白表达增加,并在第7 d时达到峰值。与OTM组比较,NVP-BHG712组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距离较低,骨体积/组织体积比值、骨密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隙较高,骨小梁厚度显著降低(P<0.05)。OTM组IL-1、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NVP-BHG712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hrinB2-EphB4信号抑制可以减少骨密度的下降,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并在OTM期间排列牙周韧带,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