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核素显像检测对断肢再植术后远端血液供应(简称血供)及其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白兔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作兔大腿中段处环行切口,切开皮肤及浅层肌肉后缝合伤口;不全离断组,作兔大腿中段环行切断软组织,仅不离断股骨,修复组织、吻合血管后缝合伤口;离断组,于兔大腿中段完全离断后行再植。后两组分别在术后1,48h,7d行核素显像。结果:3组经术后45d饲养、观察,对照组及不全离断组伤口愈合均佳。无坏死及生长缓慢现象,功能恢复良好。离断组仅运动恢复稍迟缓。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在断肢再植术后检测应用中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断肢再植动物实验及断指再植临床病例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观测静脉回流的价值,探讨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方法:32只兔,分4组,对照组、常规断肢再植组、股动脉和小静脉组、股动脉组,每组8只。手术后均于同一肢体远端注射^99Tc^m-MIBI,动态观察肝显像情况。结果:根据肝脏放射性显像的快慢及浓聚程度分为0,Ⅰ,Ⅱ级,对照组和常规断肢再植组均为Ⅱ级显像;支动脉和小静脉组为Ⅰ级显像;股动脉组加级显像。3类显像对应的截肢率为:0,50%(4/8),100%(8/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26.66,P&;lt;0.01)。结论:断肢(指)再植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能及时、客观地反应术后静脉回流状况,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4年深圳市宝安区772例道路交通伤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市区交通伤预防、安全宣教及科学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深圳市交警处理的交通伤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772例交通事故后24小时内致死患者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年份、月份、日期及发生时间等);空间分布情况(发生路口路段、道路类型等);交通伤患者死亡情况(死亡患者类型、受伤类型等)。结果2011~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伤24小时内致死患者772例,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2011年276例、2012年183例、2013年174例、2014年139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男594例,女178例,男女比例为3.32:1;交通伤致死患者中<18岁91例,18~40岁376例,41~65岁271例,>65岁34例;交通伤致死患者中主因颅脑损伤致死患者613例(79.4%),主因胸腹脏器损伤致死患者133例(17.2%),主因失血性休克26例(3.4%);交通伤致死患者中行人158例(20.5%),自行车骑乘人员252例(32.6%),摩托车驾驶人员133例(17.2%),机动车驾驶员或乘客229例(29.7%)。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近4年交通伤致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行人、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是主要致死人群,颅脑损伤是主要致死原因,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鼓励自行车及摩托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是有效降低本区域交通伤致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断肢再植动物实验及断指再植临床病例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观测静脉回流的价值,探讨这种方法的实用性。方法:32只兔,分4组,对照组、常规断肢再植组、股动脉和小静脉组、股动脉组,每组8只。手术后均于同一肢体远端注射Tcm-MIBI,动态观察99肝显像情况。结果:根据肝脏放射性显像的快慢及浓聚程度分为0,I,II级,对照组和常规断肢再植组均为II级显像;支动脉和小静脉组为I级显像;股动脉组为0级显像。3类显像对应的截肢率为:0,50%(4/8),100%(),差异有非常8/8显著性意义(χ=26.66,P<0.01)。2结论:断肢指再植术后核素肝动态显像能及时、客观地反应术后静脉()回流状况,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CO)治疗,分为治疗组。另选取37例一般多发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13.5%,死亡原因为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3例,其中共产生10例并发症,采用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初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8例骨盆骨折,初期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2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34例,初期仅行简单外固定。11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全部患者在ICU中复苏治疗之后,等到迹象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48例严重创伤骨科患者应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进行评估,根据APACHE Ⅱ动态评分实施分级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和调查护士对人力资源配置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Na99mTcO4示踪显像(TTI)在微血管术后血管危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只健康成年家兔施行后肢断肢再植术后随机分为A(15只),B(5只)二组,A组术后20min在伤口局部冷敷(<5℃)10 min后制备成血管危象动物模型,B组予以保暖。A,B组和C组(5只正常对照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射Na99mTcO4 74MBq后动态采集(1帧/10 s)10 min,然后行静态显像,计算并分析再植部分和正常肢对应部分的放射性摄取比值(T/NT)。结果根据术肢远端放射性聚集程度将显像结果分为0,Ⅰ,Ⅱ三级,T/NT分别为(0.142±0.061),(0.472±0.055),(0.843±0.184)(t =7.23,13.65,2.71,P <0.01)。A组TTI全为0级,B组Ⅰ级2例,II级3例,C组全为II级。将0级(T/NT<0.25)作为微血管术后血管危象的定性和半定量诊断标准。结论TTI能直观而准确地反映微血管术后末端的血供状况,对早期无创性诊断微血管术后血管危象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Na99mTcO4示踪显像(TTI)探讨温度对家兔微血管术后血供的影响.方法后肢施行断肢再植术的30只健康成年家兔和6只正常对照家兔置于室温中30min,由耳缘静脉注射Na99mTcO4 74MBq 1min后TTI,计算并分析再植部分和正常肢对应部分的放射性摄取比值(T/NT).根据术肢放射性聚集程度将显像结果分为0、Ⅰ、Ⅱ三级(T/NT分别为<0.25,0.25~0.65,>0.65).将Ⅰ、Ⅱ级家兔随机平分为A、B、C组,0级为D组;A组在伤口局部冷敷(<10℃)、B组和D组局部热敷(40~45℃)、C组继续置于室温;30min后再次TTI.结果①30只术后家兔TTI为0、Ⅰ、Ⅱ级分别有6、15、9只,6只对照全为Ⅱ级,四组的T/NT分别为0.589±0.074、0.602±0.092、0.594±0.068、0.128±0.058,A、B、C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D组(P<0.01);②再次TTI,四组的T/NT分别为0.192±0.086、0.924±0.168、0.481±0.116、0.372±0.124;A组最低(P<0.01),B组最高(P<0.01),C、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与首次TT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度为微血管术后血供的重要影响因素,保暖对防治微血管术血管危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在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0年4月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患者50例。结果术后进行5~3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在3~8个月内充分愈合,并且没有发现切口感染以及内置物松动和断裂等术后并发症出现,优良率为94.0%。结论在植骨过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明显促进骨愈合,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时有显著地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6例不同类型Pilon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6例Pilon骨折,按照Ruedi-Allgowe的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25例。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各种并发症的情况,采取各自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U”型石膏外固定2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结果经6个月~47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按着Helft的疗效评价标准,手法复位组优良率为96%,手术组优良率为92%。结论Ⅰ、Ⅱ型骨折预后优于III型骨折;若病例选择合适且手法正确,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可取得接近于手术组的疗效;对Pilon骨折,手法复位后必须评价复位效果,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