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γ-synuclein基因C243G和A377T多态在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疾病易感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对上海汉族人中145例PD患者和184名正常人进行γ-synuclein基因C243G和A377T多态分型,并作与PD的遗传关联研究。结果 PD患者与正常对照间γ-synuclein基因C243G和A377T多态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种多态与PD亦无关联(P值均大于0.05)。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γ-synuclein基因C243G和A377T多态与散发性PD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学员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肌疲劳度和血清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某军校100名新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定血清酶,评定肌肉疲劳度。结果 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可造成新学员肌肉疲劳。部分血清酶与肌肉疲劳度显著相关。结论血清酶的变化可以反映5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对新学员肌肉的损伤及疲劳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目的:采用99Tcm-T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入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日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日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9.4)%,(28.9±13.0)%,(34.4±18.1)%;(47.5±20.8)%,(31.8±15.6)%,(33.8±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8.68),(6.4±9.05)分;(15.8±6.75),(10.36±8.30)分;P均<0.05]。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种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蛋白COMT,DBH,DAT和MAOB基因的多态性与上海地区居民帕金森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种多巴胺能递质代谢相关蛋白基因多态性.对144名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和188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DBH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的分布不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H等位基因:χ2=6.202,df=1,P=0.013,A2/A2基因型:OR=2.086,95%CI:1.225~3.552);其余3个基因的结果如下:COMT Metl08Val多态性(等位基因:χ2=0.035,df=1,P=0.852;基因型χ2=1.546,dr=2,P=0.462);DAT基因40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等位基因:χ2=4.091,df=3,P=0.25;基因型:χ2=7.173,df=6,P=0.31);MA0B(GT)n重复序列多态性(χ2=14.799,df=9,P=0.097)。结论:DBH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帕金森病的易感性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对慢性偏头痛发作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组顽固性偏头痛病例60例。其中加巴喷丁组、吲哚美辛组治疗各30例。治疗前2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第1周,加巴喷丁组和吲哚美辛组头痛消失率分别为(76±5)%和(42±6)%(P〈0.01);加巴喷丁组头痛缓解率(13±3)%,吲哚美辛组头痛缓解率(8±2)%(P〉0.05),治疗第三周加巴喷丁组和吲哚美辛组头痛消失率分别为(89±6)%和(50±7)%(P〈0.01);加巴喷丁组头痛缓解率(10±2)%和(12±3)%(P〉0.05),加巴喷丁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失眠,无肝、肾功能等影响。结论加巴喷丁治疗慢性阵发性偏侧头痛安全性好,可以作为预防控制慢性偏侧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加巴喷丁预防慢性偏头痛发作随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对慢性偏头痛发作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顽固性偏头痛病例60例.其中加巴喷丁组、吲哚美辛组治疗各30例.治疗前2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第1周,加巴喷丁组和吲哚美辛组头痛消失率分别为(76±5)%和(42±6)%(P<0.01);加巴喷丁组头痛缓解率(13±3)%,吲哚美辛组头痛缓解率(8±2)%(P>0.05),治疗第三周加巴喷丁组和吲哚美辛组头痛消失率分别为(89±6)%和(50±7)%(P<0.01);加巴喷丁组头痛缓解率(10±2)%和(12±3)%(P>0.05),加巴喷丁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失眠,无肝、肾功能等影响.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慢性阵发性偏侧头痛安全性好,可以作为预防控制慢性偏侧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巴胺转运体 (DopamineTransporter ,DAT)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s,VNTR)在帕金森病的疾病易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法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 ,Amp FLP) ,在上海汉族人群中选择 14 4例帕金森病患者和 184例健康人 ,进行DAT基因VNTR多态与帕金森病的遗传关联研究。 结果 (1)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DAT基因VNTR多态以 4 80bp重复片段为主 ,其基因频率为 93% ;(2 )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无DAT基因VNTR多态分布的差异 ,该多态与帕金森病亦无关联 (P >0 0 5 )。按发病年龄中位数为界将帕金森病组分层后 ,无论是 <6 0岁组人群 ,还是≥ 6 0岁组人群 ,都不存在该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 结论 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DAT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培高利特、司来吉兰、左旋多巴 苄丝肼治疗帕金森病 (PD)的疗效并观察其神经保护作用 ,筛选安全、有效、适合早期PD治疗的药物。方法 :4 4例早期PD病人 (HY分级I~II级 )随机分为 4组 (均n =11) ,平行地接受左旋多巴 苄丝肼、培高利特、司来吉兰和苯海索治疗 13mo ,观察治疗前后纹状体多巴胺运载体99mTc TRODAT 1特异性 /非特异性摄取、校正帕金森评分量表 (UP DRS)分值的变化。结果 :(1)起病肢体对侧、同侧纹状体99mTc TRODAT 1特异性摄取下降值 ,各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2 )UPDRS量表评分减少 :左旋多巴 苄丝肼治疗组最明显 ,培高利特组、司来吉兰组次之。结论 :3种药物均不增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培高利特、司来吉兰适合作为早期PD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背景:培高利特与美多巴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愈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神经影像学的进展使得定量评价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的预后影响成为可能。 目的:采用^99Tc^m-RODAT-1多巴胺能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结合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观察培高利特、美多巴作为起始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预后及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设计: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 对象:选择2002—02/07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收治的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12例/组。所有人选患者均书面同意参加试验,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经过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干预措施: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美多巴组患者接受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多巴胺转运体行单光于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显像检查后,分别服用各自药物,每粒安坦、培高利特、美多巴胶囊含药物分别为0.05,0.05.125mg。第1周时1粒/次,1次/d;以后每周的日剂量较上周13剂量增加1粒,治疗1个月使13剂量分别达到0.2。0.2,500mg。此后维持剂量恒定,治疗6,10个月分别用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治疗10个月后,分别进行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半定量法分析受累肢体同侧或对侧纹状体^99Tc^m-TRODAT-1的特异性摄取值。 主要观察指标:①比较3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 -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②比较3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 结果:实验纳入患者36例,治疗10个月后3组各脱落1例,最终33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治疗10个月后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的变化:治疗10个月后,美多巴组受累肢体同侧、对侧^99Tc^m-TRODAT-1特异性摄取值降低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安坦对照组、培高利特组[(46.3&;#177;19.4)%,(28.9&;#177;13.0)%,(34.4&;#177;18.1)%;(47.5&;#177;20.8)%。(31.8&;#177;15.6)%.(33,8&;#177;17.2)%;P均〈0.05]。②各组治疗前后联合帕金森病量表评分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个月后安坦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美多巴组.培高利特组均明显下降[(15.5&;#177;8.68).(6.4&;#177;9.05)分;(15.8&;#177;6.75),(10.36&;#177;8.30)分;P均〈0.05]。 结论:美多巴,培高利特虽都能对早期帕金森病起到有效治疗,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美多巴可能会加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而使病情恶化,培高利特则不影响帕金森病的预后,更适合作为早期帕金森病治疗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5km越野训练后会使人体出现肌疲劳,常导致各种程度的肌肉酸痛和肌无力等,而神经肌肉促进法可改善关节和肌肉柔韧性。目的:观察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对新入学军校学员5km越野训练后肌疲劳的干预作用及最佳干预时机。方法:选择新入学的健康军校男学员,均进5km越野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后针对双下肢、骨盆带肌肉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并设置正常训练组作对照。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3,5天分别评定其肌疲劳度,并检查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与结论:训练后第1,3,5天全部对象肌疲劳度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酸磷酸激酶的平均增幅差异均为训练后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训练前神经肌肉促进干预组〈正常训练组(P〈0.05)。结果表明经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可以降低5km越野训练后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减轻肌损伤,降低肌疲劳。训练结束后当天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干预为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