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认识并改变不良习惯。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是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依从性差。该文综述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与具体运用,以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做好冠心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它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断作用,同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抗心律失常的生理效应,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也是目前唯一已证实的对于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左室功能不良比较安全的药物[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胺碘酮不仅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还是一种心脏保护剂[2].静脉应用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静脉炎等.近来,我科收治2例静脉注射胺碘酮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新药不断出现的今天,药物配伍反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配伍反应在配药过程中或在两输液瓶接换后的输液管出现液体混浊沉淀常见,在头皮针接头后出现的药物配伍反应较为罕见。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出现药物配伍反应导致针头阻塞事件,经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治疗已日臻成熟,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晚期心力衰竭及心肌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起搏器植入术后要求长时间卧床,以避免电极移位、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为保证术后患者的舒适,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术后的卧床时间、体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起搏器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移动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干预治疗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治愈后的ACS患者17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85例,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均在同一组医师的指导下,常规治疗后予个性化饮食活动宣教,干预组的饮食活动内容制定成信息,并定时每半个月发送至患者或家属手机中。比较两组患者1年主要心脏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干预前及干1年后血脂水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内MACE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借助移动医疗干预可改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这可能与其反复提醒有关。  相似文献   
6.
贾赟丽  蓝春晗  金献萍 《广西医学》2014,(11):1673-1674,1681
目的探讨螺旋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 h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28例螺旋电极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按手术单双日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06例),对照组术后卧床24 h,观察组术后6 h由护士指导、协助坐起并下床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电极脱位、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比例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酸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 h下床活动安全、可行,不增加并发症发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早期下床对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h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228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按手术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植入起搏器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术后卧床24h;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卧6h后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电极脱位、囊袋血肿、伤口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腰背酸痛的程度较对照组患者轻(P〈0.05),排尿、排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起搏器植入术后6h下床活动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