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官、组织,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表现主要以贫血、出血、继发感染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典型急性白血病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有部分急性白血病病人起病特殊,临床表现复杂,要及时诊断并非易事,故漏误诊时有发生。国内报道急性白血病误诊率为2 0 0 %~36 .7% [1 ] 。现将本人从1 998- 2 0 0 3年遇到的6例不典型急性白血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3例;年龄1 6~4 3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 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激发试验不同时相的结果分析,探讨单时相GnRHa激发试验对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nRHa激发试验4个时相促性腺激素的值、B超检查、骨龄评估等方法对60例性早熟女孩进行诊断。结果GnRHa激发试验0、30、60、120min的LH,FSH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0、120min的LH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LH峰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min的LH浓度最接近峰值。结论LH基值对性早熟性质无诊断价值,GnRHa激发试验被证实能鉴别性早熟性质,简化的60minGnRHa激发试验具有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香砂养胃片复合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 187例BR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香砂养胃片复合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联合铝碳酸镁片与奥美拉唑片治疗,连服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和镜下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香砂养胃片复合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BRG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张掖市消除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3年张掖市实施麻疹类疫苗免疫接种、接种证查验、接种率调查、血清学检测等一系列麻疹防控措施.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3年张掖市共报告疑似麻疹27例,血清学确诊1例,报告发病率为0.83/100万;排除26例,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16/10万.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8月龄~4岁儿童集中查漏补种225人,补种率99.12%;六县区一年级小学生麻腮风疫苗接种13 041人,接种率为98.97%.春秋两季共查验新入托、入学儿童56 161名,查出麻疹类疫苗漏种193剂次,补种191剂次,补种率为98.96%,春季补种68剂次,秋季补种123剂次.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共调查56个乡镇280个行政村2~3岁儿童2 352名,麻风疫苗接种2 342人、接种率为99.57%,麻腮风疫苗接种2 311人、接种率为98.26%.结论 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还需提高,今后要继续加强接种质量、查漏补种及接种证查验工作.  相似文献   
6.
贺荣 《河南中医》2014,(5):973-974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对照组60例服用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食欲不振、多汗、大便不调等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较治疗组疗效好(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与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在疗效上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张掖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我们于2008—2009年对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了连续的动态调查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明在广西瑶族地区新发现的两个肝癌高发家族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广西瑶族不同地区的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HBV和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抗 HCV、HCV 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0%(9/20)、35.0%(7/20)、15.0% (3/20)、25.0% (5/20)、45.0%(9/20)、25.0%(5/20)、0(0/20)、0(0/20)和9.52%(2/21)、42.9%(9/21)、4.8%(1/21)、4.8%(1/21)、23.8%(5/21)、9.52%(2/21)、0(0/21)、0(0/21)。其中HBsAg在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A家族以山泉水作为饮用水,B家族十年前以塘水作为生活用水;其余因素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瑶族不同地区、不同家族成员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所不同,HBV感染、饮用塘水等因素均可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积极宣传食药同源、个性化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把中医特色细节服务引入到老年病护理过程中。全科护士转变观念,使护理工作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贴近社会,患者的满意度基本达到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西少数民族瑶族地区新发现肝癌高发村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为对肝癌进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和实验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以广西新发现的肝癌高发村及相对低发村原藉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肝癌发生状况、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制、生活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肝癌高发村和相对低发村肝癌的粗年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04.90/10万和55.76/10万.两村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村居民HBsAg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7.8%(11/62)、12.9%(8/62)和9.4%(10/107)、4.7%(5/107)。两村比较HBsAg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χ2=2.54,P=0.11)。但两村HBVDNA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r=3.75,P=0.05);两村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53.2%(33/62)和60.7%(65/107),两村比较无显著性差别(χ2=0.91,P=0.34)。高发村10年前以塘水作为饮用水.而低发村一直以山泉水作为饮用水;两村均未检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结论在广西少数民族瑶族地区新发现的肝癌高发村肝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HBV感染.尤其是HBV的复制、饮用塘水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黄曲霉毒素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此地区肝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