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治疗的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综合治疗时机选择及疗效.方法 ARN患者15例(18只眼),病程1周至6月,初诊视力:光感、手动和数指各2只眼,0.02~0.1者4只眼,0.12~0.4者6只眼,0.5、0.6各1只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并根据病情不同采用玻璃体腔注药、激光光凝及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法 ,随访3~26月,平均(14.3±6.5)月.结果 14只眼在单纯全身抗病毒治疗后5只眼视力提高,8只眼经玻璃体腔注药后视力提高4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9只眼,术后均视网膜在位,7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无提高.结论 ARN患者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早期全身抗病毒治疗是基础,玻璃体腔注药联合预防性眼内激光光凝及适时的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ARN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丙烯酸材料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4例55眼,C-flex组26例26眼,SA60AT组28例29眼,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IOL囊袋稳定性及后发性白内障等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9~15平均(11.8±2.0)mo。最佳矫正视力:C-flex组提高20眼(77%),SA60AT组提高24眼(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97,P>0.05);人工晶状体偏心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P>0.05);预防前囊膜混浊(ACO)C-flex组优于SA60AT组(Z=-2.03,P<0.05);预防后囊膜混浊(PCO)SA60AT组优于C-flex组(Z=-2.08,P<0.05);手术主要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应用于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预防ACO,C-flex略优于SA60AT,而预防PCO,SA60AT略优于C-flex,但其作用仍待于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病人,特别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常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掩盖眼痛及视力下降等眼科症状。使许多病人首诊于内科,尤其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的病人。常由于就诊时血压高,而以高血压行内科治疗,延误了治疗时机。不少学者发现,青光眼病人常常合并高血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急性发作期合并高血压者占50%。有报道,通过5年随访研究43岁~86岁居住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居民的血压、眼压之间的关系及血压控制有关的用药史,结果显示血压变化与眼压变化具有硅著的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和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52例62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璃体腔(0.1mL/4mg)注射TA组31眼和球后(1mL/40mg)注射TA组31眼,注药1mo后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随访9mo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3,6,9mo 4个随访时间点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注射组并发症低于玻璃体腔注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同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回顾性分析了8只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IC并发CNV的患眼。所有患者都接受过一系列广泛的眼部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眼压、眼底检查、SD-OCT、FFA、ICGA。在第1次治疗后,每例患者至少完成6个月的随访检查。评估内容包括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87.5%的患眼能维持原有视力或者视力改善,平均提高1.5行。患者的BCVA由治疗前的(0.39±0.11)提高到(0.2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患者治疗前CMT平均(275.50±53.53)μm,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后CMT平均(213.63±22.86)μm。患者接受治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入术后与治疗前对比,CMT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PIC并发的CNV,疗效安全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患者共26例2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36个月。记录病因、临床表现、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26例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经微创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手术后,24例(占92.3%)眼压得到理想控制;20例视力明显提高(占76.9%);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术后视力。结论:晶状体后脱位的病因不决定最佳矫正视力,而继发性青光眼、眼后节的并发症是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安全有效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黄斑区形态结构与视力和视物变形度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单眼急性CSC患者38例(CSC组),并将患者的正常眼38例(对照组)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彩色眼底照相、视物变形评分表(M-charts)检查。其中BCVA统计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将两组平均BCVA、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retin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下液厚度(foveal subretinal fluid thickness,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视物变形度(M值)比较,并分析BCVA、CFT和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M值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结果:急性CSC组BCVA平均值为0.15±0.15,对照组BCVA平均值为0.12±0.12。急性CSC组CFT为418.89±134.74μm,SRF为286.95±136.77μ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为2926.37±1109.66μm; 对照组的CFT为217.58±12.49μm,SRF为0μm,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为0μm。急性CSC组M值为0.86±0.40,其中水平变形度(MH)、垂直变形度(MV)分别为0.99±0.38、0.73±0.43,与MV比较,MH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4,P<0.01)。急性CSC组BCVA与M值无相关性(r=-0.124,P>0.05); 急性CSC组BCVA与SRF和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无相关性(r=-0.059、-0.12,P=0.73、0.48); 急性CSC组的CFT与M值呈正相关(r=0.91,P<0.01); MV值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呈正相关(r=0.934,P<0.01); MH值与SRF呈正相关(r=0.949,P<0.01)。

结论:急性CSC组BCVA与CFT、SRF、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视物变形度均无相关性; M值与CFT、SRF及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均呈正相关性,其中MV值与视网膜下液横径长度呈正相关,MH值与SRF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充市顺庆区5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病率并探讨影响AMD的相关因素。

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2013-05/10,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50岁及以上人群共2 242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登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眼科检查。AMD的诊断标准采用AMD国际临床分级系统。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调查实际有2 097人接受全程检查,受检率为93.53%。检出AMD患者207例(283眼),总患病率为9.87%,标准化后AMD的患病率为9.73%。早期和晚期AMD患病率分别为9.25%和0.62%,其中渗出性AMD患病率为0.14%。50~59、60~69、70~79及≥80岁组的AMD患病率分别为6.38%、9.27%、14.69%、17.39%。AMD导致双侧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分别为0.48%和1.45%。晚期AMD患眼视力明显低于早期AMD患眼视力。与AMD相关的影响因素有8个,年龄、收缩压、吸烟、阳光暴露、糖尿病史、白内障手术、血清总胆固醇是AM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保护因素。

结论:南充市顺庆区50岁及以上人群AMD患病率为9.87%,AM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晚期AMD严重影响视力; AMD致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收缩压、吸烟、阳光暴露、糖尿病史、白内障手术、血清总胆固醇,保护因素为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后残留视网膜下膜的形态学特征,并探讨其对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玻璃体切割术后极部残留视网膜下膜患者13例(13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海德堡全景眼底激光照相和眼底照相,研究术后1周、3个月视网膜下膜的形态和厚度变化.结果 13例患者OCT检查均显示色素上皮层上的红色高反射隆起光带,视网膜下膜处未出现明显的视网膜脱离及网膜下液的积存;随访期间视网膜下膜形态及厚度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不需要去除不影响视网膜解剖复位的下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中心凹渗漏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12例12眼确诊为病灶在黄斑中心凹的慢性CSC患者,均使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渗漏点及其周围进行多点覆盖性光凝。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估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消退情况。结果 治疗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27±0.08)logMAR提高到(0.19±0.11)logM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由治疗前的(432.42±134.17)μm下降到(248.75±36.06)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SRF高度由治疗前的(213.58±132.60)μm下降到(17.25±21.9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末次随访时,6眼的SRF已经完全消失,6眼仍然有SRF的积存,但较治疗前有缓解的趋势。随访6个月,所有患眼均未见视网膜或脉络膜损伤。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黄斑中心凹渗漏的慢性CS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