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芬吗通对宫腔粘连的影响性。方法:取12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芬吗通治疗,观察不同方法在疗效、子宫内膜厚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研究组总有效率90.3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除对照组阻力指数治疗前无变化(P0.05),两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月经色质、小腹胀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积分上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芬吗通能改善宫腔粘连程度,增强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TGF—β1基因转染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后,促进大鼠BMSCs目的基因向软骨细胞的分化效果,为构建新型的软骨种子细胞提供思路。方法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扩增、提取质粒pcDNA3.1-TGF—β1,酶切、电泳鉴定并测序。实验分组:TGF-β1基因转染BMSCs组(A组)、单纯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组(B组)、TGF—β1转染BMSCs后复合软骨细胞共培养组(C组)、空白BMSCs对照组(D组)、软骨细胞对照组(E组)。结果电泳显示TGF—β1目的基因条带,基因测序与Gene—Bank cDNA序列相符。MTT法测定A、B、C、D、E组细胞在49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C组与A、B、D、E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TGF—β1表达均以C组最多,A组次之;Ⅱ型胶原表达以C组最多,A组次之。结论通过TGF—β1转染同时复合软骨细胞共培养能有效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是一个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对组织工程软骨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系统生物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益肾固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益肾固胎颗粒有效成分靶基因,以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靶基因,进行韦恩分析,获得疾病-药物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8.2软件及STRING数据库分析药物和疾病相关靶点之间的关系,分别构建D-A-T网络及PPI网络图;将数据上传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 1.5.6和PyMOL软件对益肾固胎颗粒主要活性成分及关键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包含11味中药的益肾固胎颗粒,共检索到161个有效活性成分,1 101个靶点,与RSA的交集靶点346个,涉及的核心靶点10个,主要作用于AGE-RAGE、HCMV、癌症中的蛋白聚糖、PI3K-Akt、TNF、MAPK、IL-17等2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好。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出了益肾固胎颗粒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RSA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接骨散外敷治疗骨折宜昌市云集卫生院(443000)詹兴秀笔者自1977年以来,运用自制接骨散治疗外伤性骨折,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2783例总结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7年来共收治骨折2783例,其中稳定性骨折1371例.年龄在14岁以下者...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 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 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 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软骨支架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但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符合软骨修复的要求。 目的:观察在混合材料胶原-壳聚糖支架中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 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将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混合制备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将分离培养的第2代兔软骨细胞接种到胶原-壳聚糖支架上,对照组将软骨细胞接种到无支架的培养板中。观察支架的孔隙率、吸水性及内部形态结构,MTT法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情况,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的生长、贴附情况,RT-PCR检测细胞支架复合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胶原-壳聚糖支架的吸水性为(80.0±0.55)%,孔隙率为(88.5±1.5)%,孔径为100~150 μm,复合细胞培养2周后,细胞增殖活力高,软骨细胞分泌的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质量分数为2%胶原与3%壳聚糖的混合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生长和快速增殖,是一种良好的修复和重建软骨载体。  相似文献   
8.
宫腔粘连是一种严重的生殖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疗效较差,且术后复粘率较高。导师姜丽娟教授在“治未病”思想及“和畅”思想指导下,基于“宫络”学说,以“和畅子宫络脉法”为治疗大法,中医内外合治,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粘率,对宫腔粘连所致的低妊娠率及反复移植失败的低着床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防御对策,以减轻其术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1988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妇科腹腔镜术后感染,分析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御对策.结果 共有9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9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69例,占69.70%;切口感染30例,占30.30%.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肿瘤和宫颈癌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6.19%、10.94%,比其他类型疾病感染率高;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症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9.09%、17.45%,比有高血压患者的感染率(4.63%)高;急诊患者感染率为10.02%,择期行腹腔镜术的感染率为3.11%;手术时间<120 min患者的感染率为3.32%,手术时间>120min的感染率为8.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腹腔镜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卵巢肿瘤、官颈癌、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诊和手术时间>120min.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无菌操作、医疗器械消毒、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适宜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防治技巧进行分析,以提高手术水平.方法:对云南省中医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 216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给出预防措施.结果: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4例、出血4例、会阴气肿5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切口愈合不良11、切口血肿及引流口出血共6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感染性休克1例、大网膜嵌顿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手术种类、技术水平、适应症情况等因素有关,提高技术水平、积极预防可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